护理干预减轻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眼球摘除,护理干预
  • 发布时间:2015-12-09 17:42

  【摘要】目的:分析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于减轻其术前焦虑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别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和治疗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其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术;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11-0008-01

  在临床上,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术属于较为常用的术式,及时的治疗是保证良好疗效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患者在接到医务人员下达的摘除术的通知时,往往会比较担心摘除术对未来工作以及生活的影响,往往会产生焦躁、恐惧甚至绝望等心理障碍,不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1]。叶庆云等[2]指出,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术前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稳定其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了进一步明确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特开展本次研究,结果理想,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5年2月,我院共收治100例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别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22~62岁,平均年龄为(43.2+1.3)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为23~66岁,平均年龄为(43.5+1.5)岁。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

  (1)对患者家属进行安抚,以使其可以密切配合护理人员的相关工作;手术前,患者难免会存在无法接受现实的心理倾向,因此要注意完善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家属要加强对患者的陪伴,要经常性地鼓励患者,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后顾之忧。(2)护理人员要经常性地深入病房,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要耐心地为患者讲解其自身病情的发展程度、临床手术治疗原则、意义和预期效果,可为其介绍延期或不进行摘除术可能会产生的后果,从侧面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可引用临床治疗的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信息和勇气,以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针对坐立不安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借助于握手等形式对其表示鼓励,也可以轻拍肩部等沟通形式勉励患者,以增强患者战胜病症的信心和勇气,护患距离的拉近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其治疗依从性[3]。(3)要注意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病房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要注意保持好适宜的通风和采光条件,以此有助于维持患者情绪的稳定;室内可放置绿色植物,也可为患者提供一些健康的娱乐方式,如看电视、下棋等,并鼓励患者之间进行密切交流,促使其互相分享临床治疗的感受,并引导其进行相互鼓励[4];(4)护理人员再执行相关操作时,要把握好力度,动作要轻柔,避免制造出各种噪音,以激起患者的应激反应,不利于其情绪上的稳定。(5)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地对患者伤口及其附近皮肤表面的血迹进行清洁,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其受到不良刺激;(6)手术前,针对过度焦虑而无法安睡的患者,为了不影响手术的如期进行,护理人员可在遵照医嘱的前提下使用适量的镇静药物对患者进行抗焦虑药物治疗,以保证患者在术前有足够的睡眠。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入院20min时和术前20min时的焦虑水平及其治疗依从性情况。使用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水平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得分越低,情况越好;使用治疗依从性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中的治疗依从性共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完全不依从3级。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应用X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在临床上,眼球摘除术的适应症主要包括:(1)眼球已破裂,且其眼内的液体有明显的外溢现象,也即眼球已无法保留;(2)眼球被穿透,而遗留在其内的各种物质造成严重感染,并进而引发各种严重的炎性反应,导致患者的视力不可能或很难恢复;(3)患者已完全失明,且其视力不可能或很难恢复,此外,如果强行保留眼球,便会引发严重的交感性眼炎等并发症[5]。综上可知,眼球摘除术对于患者的健康有着显著的保障作用,但是若患者对该术式和自身病情缺乏足够的认识,术前便极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这也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水平和治疗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米丰花,杨敏,王贵生等.31例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干预及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4(5):462-463.

  [2]叶庆云,赵妤岚,梁彩红等.护理干预在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28(9):68-69.

  [3]展素梅.心理护理干预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32(6):157-159.

  [4]吴虹,叶慎菊.20例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干预及效果[J].医学信息,2014,27(13):353-353.

  [5]李秀君.护理干预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7):308-309.

  陈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