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小儿淋巴结肿大,彩色多普勒
  • 发布时间:2015-12-10 10:11

  【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于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来我院就诊的48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对患儿采取多普勒彩超实施横、纵、斜切的扫描。结果:480例患儿均发现程度不一的淋巴结肿大现象,有420例患儿的淋巴结肿大部位为脐周或右下腹,剩余的60例患儿在左侧腹;淋巴结数量大于5个的有450例患儿,小于5个的有30例。通过多普勒彩超扫描发现,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多呈椭圆形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皮质与髓质结构不清或髓质区域扩大、回声不均,可有融合,可呈串珠状排列,长短径比值缩小,彩色多普勒显示髓质的血流信号显著增多。结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非常快速、准确,且过程相对方便,不会对小儿造成创伤,为医生提供精准的治疗依据。同时利用该技术有利于对患儿治疗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对患儿的康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推广。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小儿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11-0041-01

  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临床中又称为Brennemann综合征【1】,该病的多发人群为少年儿童,临床中发现该病也是造成小儿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患儿在出现反复性的脐周疼痛或者急性的腹痛之后来医院就诊,除此之外少有其他典型的症状。同时临床中缺乏特异性的诊断该病的手段和方式,造成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较为困难。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影像学在医院的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检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诊断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论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来我院就诊的48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对患儿采取多普勒彩超实施横、纵、斜切的扫描。所有患儿中有男患儿270例,女患儿210例。所有患儿均因反复性或者急性腹痛入院,对全部患儿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全腹检查进行确诊,少部分患儿伴随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发热的症状。

  1.2 方法

  使用HDI-5000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全部480例患儿实施检查分析,探头的频率为7-11Hz,让患儿采取仰卧位,对患儿实施横、纵以及斜切的全腹扫查。顺序为首先对中上腹部进行扫查,其次为脐周、左下腹以及右下腹等分布有肠系膜的区域。详细检查记录患儿出现淋巴结肿大的位置、数量、大小、形态以及回声信息和血流信号等。患儿在检测过程中哭闹不愿意配合的,适当的喂食水合氯醛后继续进行检查,并对全部480例患儿在2周后实施超声复查。

  1.3 影像学的表现

  480例患儿均出现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的现象,有420例患儿的淋巴结肿大部位为脐周或右下腹,剩余的60例患儿在左侧腹;淋巴结数量大于5个的有450例患儿,小于5个的有30例。有220例患儿的淋巴结长径在7-12mm之间,短径在5-8mm之间,260例患儿的淋巴结长径在13-20mm之间,短径在9-12mm之间;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多呈椭圆形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皮质与髓质结构不清或髓质区域扩大、回声不均,可有融合,可呈串珠状排列,长短径比值缩小,彩色多普勒显示髓质的血流信号显著增多。

  1.4 疗效的评定标准

  同一区域中的肠系膜有≥2个淋巴结显像,长径>10mm或是短径>5mm;或者是淋巴结呈现集簇状排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显示淋巴结中的血流增多等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通过治疗之后观察到的淋巴结明显缩小或者是患儿的临床症状出现明显的缓解为有效【2-3】。

  1.4 治疗和预后

  患儿在2周之后接受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显示450例患儿肿大的淋巴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以及消失,有30例仍然存在可以探测体积稍大的淋巴结,但血流信号明显减少,腹痛的症状也出现明显的缓解或者消失。

  2、讨论

  2.1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特征

  肠系膜淋巴结炎特指因为感染或者是验证造成的淋巴结炎性病变,是一种自限性、感染性的病症,多发于七岁以下的儿童群体中【4】。多是由于柯萨奇B型病毒导致。由于肠系膜淋巴结主要集中分布于肠系膜血管的四周,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是肠道感染的患儿,其身体中的细菌与病毒容易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淋巴结中,从而引发炎症。小儿的淋巴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其保护与屏障的作用较弱,所以容易造成进一步的肿大。临床中出现腹痛伴随右下腹淋巴结增大,需与急性阑尾炎相鉴别。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够有效的将病症较为相似的肠痉挛、肠套叠、阑尾炎以及淋巴结炎等区分开来【5】,为医生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其中肠痉挛与饮食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自行恢复,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多未见明显异常;急性阑尾炎会出现明显的压痛与反跳痛,超声检测可见肿大的阑尾,纵切呈盲管状结构,横切呈同心圆征,彩色多普勒显示阑尾壁血流信号明显增多;肠套叠横切呈同心圆征或者靶环征,纵切呈套筒征,彩色多普勒显示局部肠壁血流信号增加,缺血坏死时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

  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能够较为快速、准确的诊断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同时使用该项技术实施诊断不会对患儿造成创伤,利于医生在临床对患儿治疗前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掌握治疗的情况。为医生在临床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过程中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很好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腾想,刘待霞,朱倩如等.高频彩超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6):541-543.

  [2]王明荣.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2例临床意义[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2):218-219.

  [3]李兆华,陈莞春,段学蕴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2014,25(5):746-748.

  [4]邵明焕,钱孝纲.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2012,32(10):14-15.

  [5]李晓红,陈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35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09(2):177-178.

  张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