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循证护理,脑梗死
  • 发布时间:2015-12-10 10:57

  摘要:目的:分析观察在脑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并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5例。同时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在这个基础上,再给予实验组患者循证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以及SCL-90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脑梗死患者循证护理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脑梗死;应用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11-0066-01

  临床上,脑梗死又叫缺血性卒中,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脑血液供应出现障碍,脑组织由于缺氧缺血最后出现病变,严重的损伤患者的脑组织细胞,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因此,给予脑梗死患者周到、细心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是改善患者的病情以及预后效果的重要方法【2】。现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此探究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根据患者接受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5例。实验组患者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9.85±4.86)岁,住院时间10~75天,平均住院时间(31.84±3.95)天。对照组患者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9.93±4.88)岁,住院时间10~75天,平均住院时间(31.85±3.85)天。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分析,两组数据间的P值大于0.05,差异不显著,各项基本资料不会影响本实验组结果,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两组脑梗死患者行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的饮食、体位等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以及药物支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以及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等。在这个基础上,再对实验组脑梗死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寻找问题,建立方案。在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护理时出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上网、书籍、积极查找相关文献和资料等找寻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思考后进行系统的总结。要善于总结急救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例如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急救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同时在缓解期的时候,要积极对并发症、泌尿系统以及压疮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及时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护理方案,总结出避免脑梗死复发的有效方法、保证患者体内营养以及水分充足的方法。②落实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要让患者享受到周到、细心的护理服务,进而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首先要对患者的排便给予护理,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要及时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与疑惑,在交流中,护理人员应该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交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排便的相关知识,包括排便的正确方法以及重要性,让患者对排便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避免排便不当带给患者的损伤。对于较长时间留置尿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适当的将引流管开放并给予患者会阴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变化情况以及瞳孔变化情况,如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应该帮助患者取平卧位,叩背以及辅助呼吸,同时给予患者呼吸道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道情况,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的给予呼吸道湿润,若有必要,可以给予患者雾化吸入【3】;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是补充患者身体所需物质的重要来源,影响患者的机体康复速度以及预后情况,因此,营养支持尤为必要。对脑梗死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的搭配,保证食物可以提供患者足够的营养,指导患者多进食高蛋白、低脂、高维生素的食物。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适当的鼻饲,严格控制好胃管。

  1.3 诊价标准

  对患者的SCL-90以及神经缺损状况进行评分,患者的分值越高,表示护理的效果越差;患者的分值越低,则表示护理的效果越好【4】。

  1.4 数据处理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术后情况等数据录入到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性别比例采用χ2检验,使用[n(%)]表示,平均年龄、SCL-90以及神经缺损状况评分采用t检验,使用(x±s)表示。当P值小于0.05时,则可以认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时,则可以认为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护理效果存在显著的差异,实验组脑梗死患者的SCL-90以及神经缺损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P<0.05,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说明给予脑梗死患者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具体见表1。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对脑梗死患者的症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后制定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极大的减少在护理时可能出现的缺失或者遗漏现象,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5】,这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意义重大,关系着其康复速度以及预后情况。

  本文中,实验组脑梗死患者的SCL-90以及神经缺损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P<0.05,这就说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脑梗死患者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症状,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大力推广应用【6】。

  参考文献

  [1]倪忠梅.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8):33,35.

  [2]胡安.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4,28(17):527-527.

  [3]李军莉.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7):90-92.

  [4]胡云静.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25):49-50.

  [5]张伟.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上的应用疗效[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11):356-356.

  [6]陈淑敏.循症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1930-1931.

  刘小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