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净化病房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调查及心理调适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血液科,净化病房
  • 发布时间:2015-12-10 11:28

  【摘要】目的:调查血液科净化病房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情况,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净化病房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职的40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调查评估,按照数字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名。观察组20名护理人员予以心理调适,对照组20名护理人员不予任何改善措施,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SAS、SD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科净化病房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较大,进行心理调适可以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

  【关键词】血液科净化病房;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11-0080-02

  血液科净化病房是无菌密闭层流病房,也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血液科是内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造血系统出现的相关疾病[1]。常见的疾病有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等,该类疾病的治疗较为困难,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这些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虽身处无菌密闭病房,但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细菌病毒,致使病程延长,费用增高。所以患者的心理活动往往十分复杂,多表现为紧张、焦虑、悲观,给护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使得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且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特殊性,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要求极高,也对护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本文主要对我院血液科净化病房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职的40名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中20例进行心理调适,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数资料

  选取我院血液科净化病房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职的40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4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调查评估,按照数字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名。观察组20名护理人员中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36岁,平均年龄(28.2±2.6)岁;工作年限1‐12年,平均(4.6±1.1)年;文化水平:大专15名,本科5名。对照组20名护理人员中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37岁,平均年龄(29.5±2.2)岁;工作年限1.2‐13年,平均(4.9±1.3)年;文化水平:大专16名,本科4名。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年龄、工作年限、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采用我院自制的心理压力调查表对40名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总结其心理压力来源。并对其中20名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调适,包括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知识培训,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护理人员的抗压能力,获得领导的支持与理解,寻求社会的支持等[2]。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3]对研究前后两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共20个题目,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人员的心理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数据处理

  以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SAS、SDS评分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比较。若P<0.05,则可以认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液科净化病房工作较为特殊,病症复杂、工作量大,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医疗事故,所以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大,通过调查可知其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因素。血液科的患者疾病相对较为严重,治疗难度相当大,治愈率低,护理需要强烈的责任心,精神和思想必须高度集中,因此医护人员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且患者普遍存在消极、悲观等负面情绪,工作环境相对封闭,护理人员平时与外界接触较少,内心极易受负面情绪的影响。

  (2)工作环境。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配备百级、千级层流间,要降低感染率,必须严格消毒,化学消毒剂往往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和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护理人员长期在此环境中工作,可出现头疼、皮炎和过敏等现象。同时,层流净化病房化疗药物本身的毒性较大[4],长期接触可引起脏器损害,甚至有致癌等潜在风险,有些护理人员在取药、配药、污染物处理的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则,也给自身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3)无陪护理。血液科净化病房由于对消毒无菌的要求较为严格,出入病房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不允许家属陪伴护理,仅能通过电话、探视窗及监护屏幕与家属保持联系。所以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全部由护理人员承担,为了更了解患者病情,还要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与排泄物等,护理人员长期置身于血液暴露和被污染的利器风险中,使其成为血源菌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

  (4)工作强度大。无陪护理直接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不仅要全面护理患者的生理活动,还要辅助医生进行相关的工作,导致护理人员经常加班加点,身体疲倦,精神也长期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休息不足,心理压力相对加重。

  (5)缺乏应有的支持。护理人员的工作不受到重视,使得其在忙碌的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还可能得不到患者家属的理解,受到辱骂、威胁或袭击等暴力行为,身心受到极大创伤。

  针对以上情况,本研究采取了心理调适的方式进行改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培训。血液科护理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通过考核方可上岗,培训主要为职业安全防护、化疗药物的安全配置以及污染物的处理等。提高其安全防护意识,自觉遵守操作规程。还应帮助其树立服务意识和崇高的奉献精神,加强其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传递给患者,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治疗环境。

  (2)职业安全防护设备配置到位。主要包括生物安全柜、防护衣、防护鞋、防护镜、鞋套、乳胶手套、PVC手套、酒精等。对安全防护设备的使用进行严格的规定。

  (3)提高护理人员的抗压能力。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必要情况下也可以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共同分担工作,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实行每日3班制,每班8h,切忌超长加班,减少化学药物和噪音对护理人员健康的影响。同时医院应努力创造条件,保证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劳逸结合。

  (4)领导和社会的支持。医院领导应充分重视护理工作,关心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尽量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予以适当的鼓励;同时还应通过媒体、社会舆论等对护理工作进行解析,使社会群体尊重护理人员的工作,减轻其心理压力。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予以心理调适的观察组护理人员SAS、SDS评分明显低于不予任何改善措施的对照组,P<0.05。说明对血液科净化病房护理人员进行心理调适可以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金秋,周昌娟.心理护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93.

  [2]金秋.心理护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医临床研究,2012,6(19):118.

  [3]张彩霞,王柠,李海霞等.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压力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7):131‐131.

  [4]赵德平.层流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维护对策[J].现代养生B,2014,30(12):252‐252.

  [5]黄权梅,刘瑶.血液中心医护人员职业压力和身心健康调查[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4):279‐281.

  戚静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