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联合内服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颈椎病,中药外敷
  • 发布时间:2015-12-10 11:39

  【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外敷联合内服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中药外敷联合内服治疗,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状况和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8.57%);同时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内服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地,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颈椎病;中药外敷;中药内服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11-0084-01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的增大,颈椎病已经趋于年轻化,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通常通过CT、X线等方式确诊该病[1,2]。中医认为颈椎病属于骨节错缝、痹症和伤科范畴,相关研究显示该病发病率已经高达17.4%,运用有效措施阻止病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已经成为治疗颈椎病的关键[3]。本组研究运用中药外敷和内服法对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临床疗效较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颈椎病受治疗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31‐66岁,平均年龄(44.5±2.6)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2.3±1.4)年;对照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3.2±2.3)岁,病程3‐5年,平均病程(1.2±0.9)年。其中患者表现出以下症状:伴颈项疼痛(25例);肢体麻木(20例);盗汗、心慌气短、耳鸣伴有视物不清(27例);④呕吐、眩晕和恶心(40例)。经X线检查所选患者均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反张或变直、椎体后缘增生、钩椎关节增生等现象。

  1.2 方法

  ⑴实验组外敷,丹参(20g)、冰片(15g)、鸡血藤(20g)、葛根(35g)、生川乌(20g)、苍术(15g)、透骨草(20g)、艾叶(30g)、姜活(20g),开水熬煮30min后外敷在患处,2次/d,6剂/疗程,然后每天接受物理治疗;内服:木瓜(10g)、桑枝(10g)、黄芪(15g)、清半夏(12g)、全虫(8g)、钩藤(12g)、天麻(10g)、丹参(12g)、葛根(15g)、茵陈(15g)、白术(10g)、僵蚕(8g)、防风(12g)、甘草(12g)、夜交藤(10g)、白芍(15g)、茯苓(15g),肢体麻木者再加用土元(15g)、牛黄(8g)、桂枝(10g),1剂/d,3次/d,9剂/疗程。⑵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对乙酰氢基酚、贝诺酯、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3次/d.均于三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评价临床疗效标准

  ⑴VAS评分法: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治疗2周、4周和8周后的疼痛情况[3,4]。⑵显效: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变性减退,眩晕、恶心等症状消失,行走恢复正常、颈项正常活动,X线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反张或变直、椎体后缘增生、钩椎关节增生等现象消退;有效: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变性减退,眩晕、恶心等临床症状消失,行走恢复正常、颈项正常活动,X线表明椎体后缘增生、钩椎关节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反张或者变直等未变化;无效:颈椎间盘发生变性,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变[5]。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 结果

  运用SPSS15.0软件处理本组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验证组间计量资料;以率(%)表示代表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验证组间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患者的VAS评分状况

  经过1周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他们VAS评分之间的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通过相应的临床治疗,实验组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57%,他们之间差异显著(P<0.05),这也表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近些年,该病逐步呈现年轻化,其发病原因如下:韧带、关节囊、局部肌肉长期受损饥饿慢性劳损引发了局部水肿,炎症部位发生骨质增生,进而影响到人体的神经和局部血液循环[5,6]。中医认为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为:风寒湿邪入侵引发经络闭阻、筋骨劳损形成气滞血瘀、肝肾亏损导致精血不足,致使患者出现经络穴虚、气血不和及疼痛等症状。所以,应采用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方式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以改善患者的血液粘、聚、凝等不良状态,本组研究以活血气排邪气为主,并联合使用了汤药剂外敷活血通络[6]。外敷药物通常以活血理气、驱风通络为主,药物直接作用在患病处,有效达到了通经络、祛风寒功效,与内服中药配合使用,起到了相互协调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内服和外敷联用不仅改善了颈椎病的身体机能、身体代谢情况,还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疼痛度、提高了临床治疗有效率,且明显优于西药的治疗效果,这与李文华等人[7]的研究结果类似。

  总之,中药外敷联合内服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显著,且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该种治疗方法安全、高效、可靠,在颈椎病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中药意义。

  参考文献

  [1]苏文锋.针灸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15,05:101‐102.

  [2]贺毅林,黄鹰,温屯清.中药内服外敷加牵引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3:106‐107.

  [3]荣红亮,申宪军,王晓琼.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5,10:171.

  [4]杨玥,阳伟红.常见中医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对比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3:282‐286.

  [5]翁炎佳.中药内服外敷加牵引治疗颈椎病89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0:214‐215.

  [6]李明华.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3,05:96‐97.

  [7]李文华.中药内服配合牵引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14,05:865‐866.

  王汉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