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颅脑术后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探讨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神经外科,麻醉
  • 发布时间:2015-12-10 13:51

  【摘要】目的:对七氟烷丙泊酚符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于颅脑术后患者的苏醒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78例颅脑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OAAS评分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对照组为12.8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脑术采用七氟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均可取得确切的麻醉效果,但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患者的苏醒质量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七氟烷;丙泊酚;瑞芬太尼;颅脑术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11-0101-01

  神经外科手术因手术部位、麻醉药物等影响,容易导致低氧血症、脑组织缺氧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其中麻醉苏醒质量反映了麻醉质量,为麻醉管理重要环节。临床上对于颅脑术患者采用七氟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为了进一步对七氟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颅脑术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78例颅脑术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8月共收治78例颅脑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9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为22~68岁,平均年龄为(47.7±3.5)岁;手术时间为2.8~6.1h,平均时间为(4.1±0.4)小时。观察组39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为25~70岁,平均年龄为(49.1±5.3)岁;手术时间为3.1~6.5h,平均时间为(4.4±0.5)小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等资料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麻醉前肌肉注射0.5mg阿托品和10mg地西泮,在患者入室之后开放左上肢静脉,密切监测患者的SpO2、ECG及NBP。以0.15mg/kg咪达唑仑、2~4g/kg芬太尼、1.5~2mg/kg丙泊酚及0.8mg/kg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确保七氟烷呼出浓度为1最低肺泡有效浓度。观察组输注丙泊酚,速度为4~6mg/(kg.min)。两组患者均在手术过程中输注瑞芬太尼,速度为0.2mg/(kg.min),手术结束前静脉输注舒芬太尼,速度为0.012g/(kg.min)。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后OAAS镇定评分[2];对比两组患者的视力模糊、舌后缀、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结果录入SPSS22.0软件包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OAAS评分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如表1所示。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39例患者中出现视力模糊4例(10.26%),对照组视力模糊5例(12.82%),所有症状均在术后1小时内缓解,未出现舌后坠、躁动及寒战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颅脑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的疼痛刺激等应激反应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安、烦躁等不良情绪及血压升高等症状,增加了术后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保持颅内压及循环系统的稳定性,对于提高患者苏醒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价值[3]。患者在麻醉后可能会出现呼吸循环系统功能障碍,无法在苏醒之后立刻恢复意识,并可能会出现躁动、呕吐及头痛等并发症,影响患者苏醒质量[4]。

  丙泊酚、瑞芬太尼均为短效镇痛及麻醉药,两药联合静脉麻醉具有麻醉维持稳定、可控性良好、术后苏醒快等优点,在临床手术当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七氟烷的刺激性较小,具有诱导麻醉剂苏醒迅速、循环平稳及麻醉深度可调控的优点,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也在全身麻醉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原因为:丙泊酚使用较长时间会导致实际浓度与预测靶浓度偏离,并且丙泊酚的长时间输注可能会在体内蓄积,导致患者的苏醒延迟。两组患者的OAA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七氟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颅脑术均可取的满意效果。

  总之,在颅脑术中采用七氟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均比较确切,但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患者的苏醒质量更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宝胜,王卓强,王卫,等.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38(7):586-590

  [2]陈受琳,胡衍辉,卢俊,等.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苏醒质量比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4,33(6):432-435

  [3]杨卓成,洪涛.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4):65-66

  [4]金爱华,肖维萍.七氟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颅脑术后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8):62-63

  何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