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高血压,脑出血
  • 发布时间:2015-12-10 09:41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治疗的方式的不同将其列入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组。结果: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组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优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的效果更佳。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11-0027-01

  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属于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危重症,在患者发病的早期,需要及时地对其进行手术治疗,以便于尽早地清除血肿,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均属于常用的手术术式,各有着确切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对比上述3种手术的实际效果,特开展本次研究,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7月~2014年7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手术治疗的方式的不同将其列入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组,每组各为50例。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59~72岁,平均年龄为(62.3+2.2)岁;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为57~75岁,平均年龄为(62.5+2.5)岁;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为55~73岁,平均年龄为(62.6+2.3)岁。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可行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

  术前,3组患者均需行头颅CT定位,以确定其血肿部位。

  1.2.1 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组

  行头皮直切口,操作时要注意避开患者的重要功能区,然后需要在头皮切口的下方部位建立颅骨窗,然后将其硬脑膜切开,并需要顺着穿刺的方向对患者的脑实质进行分离,以直至患者的血肿腔,然后在显微镜的放大影像直视下将血肿清除,观察患者不存在活动性出血现象后,可将其硬脑膜缝合。

  1.2.2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

  行马蹄形切口,然后将骨瓣取出,对其进行常规开颅操作,然后将患者的颞骨鳞部位咬除,以便于进入患者的中颅窝底部位,然后行外减压操作,并切开患者的硬脑膜,然后借助于脑穿针穿刺血肿,将血肿的液态部分完全抽出,并要及时地行止血处理,然后可以使用生理盐水继续拧反复冲洗,手术结束后,需要在患者的血肿腔内常规放置引流管。

  1.2.3 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组

  正对患者的血肿中心区进行颅骨开孔操作,本组患者经由硬通道进行常规颅内血肿穿刺操作,然后将2/3的血肿吸出,手术后,需要在体积为5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加入3万U的尿激酶,充分混匀后,将其注入患者的血肿腔内,停留2~3h之后需要及时放出;对患者行头颅CT监测,以对血肿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全面观察。

  1.3 评价指标

  观察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3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3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3组死亡率比较

  3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属于传统疗法,可以在直视下执行手术操作,所以术野比较清晰,可彻底地清除血肿,也能够有效地降低颅内压。但是这一术式的医源性创伤往往也较大,所以患者术中的出血量也较大,导致患者术后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其死亡率也普遍较高[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小骨窗显微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这一术式的操作简便,且术中创伤小,能够及时地清除脑内血肿,进而可以尽早地解除血肿对患者的脑组织的占位压迫。在临床上,小骨窗显微手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手术操作均在显微镜的监视下进行,所以不需要频繁地更换患者的体位,也不会过度牵拉患者的脑组织,所以不会严重破坏患者的大脑皮层,这也有助于减少术后的并发症。但是有研究人员指出,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的减压效果较差[2]。

  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主要是借助于立体定向技术进行治疗,可以在患者的血肿腔内精确地置入穿刺针,以及时地吸除血肿。所以,这一术式的定位准确,可以全方位地清除血肿,且操作简便。但是这一术式中往往需要留置引流管,并且需要多次注入纤溶药物,所以会使感染的发生率显著提高[3]。

  本研究中,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组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优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的效果更佳,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凯,朱继,徐睿等.高血压脑出血180例的外科治疗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19):1940‐1942.

  [2]王亚飞,周志武,杨海贵等.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术后脑水肿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11):46‐47.

  [3]王京宽.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8):1004‐1005.

  黄爱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