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与预防研究

  • 来源:楚天法治
  • 关键字:未成年人,犯罪,现状
  • 发布时间:2015-02-05 09:33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且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影响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本文通过以我县未成年犯罪为样本,分析未成年犯罪的特征及原因,从而提出预防未成年犯罪的一些浅薄见解。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原因;预防

  刑法上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人,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对一切犯罪都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而不满16周岁的人对八大类犯罪承担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有的犯罪都要承担责任,但是对于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本文所说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就未成人犯罪的发展趋势而言,总的来说,近年来,其犯罪人数是逐年上升的。如:我县2011年未成年人犯罪6件8人,占当年度罪犯总人数的6.8%,2012年10件17人,则占到7.5%,2013年18件33人,则占到11.76%。

  一、未成年犯罪的特点

  1、犯罪年龄低龄化。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由于营养条件好,现在的未成年人的发育年龄都大大提前,且因接受社会上许多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现阶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较先前提高了很多,近几年,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2、犯罪手段智能化。因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今的未成年人罪犯作案的手段呈现智能化,例如在通讯工具上使用手机、对讲机等,在交通工具上使用摩托车甚至小轿车,犯罪手段上利用互联网等。且未成年人反侦察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转移证据。

  3、犯罪类型多样化。从犯罪类型来说,以前的未成年人犯罪以盗窃罪和寻衅滋事罪为主。而今的诈骗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敲诈勒索罪、抢劫罪等都系当前未成年人犯罪较为常见的形式,犯罪类型呈现多样化。

  4、团体犯罪较多。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务正业的不良分子的引诱,且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理性判断,很容易受骗加入这些群体中,受这些团伙组织的唆使与威逼,经常参与一些团体性的犯罪。且由于未成年人体力、智力上的受限,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一些未成年人也乐于结成帮派共同做案。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心智发展的不成熟。未成年人由于受自身年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但由于自身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缺乏对事物本身正确的判断力,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随心所欲。另外,有的未成年人在好奇的心理驱使去寻求刺激,从一些影视剧中对吸毒、抢劫、盗窃等恶行进行盲目的模仿。有许多的未成年人罪犯在犯罪前经常出入高档娱乐场所,抽好烟、喝好酒、穿名牌服装,以吃喝玩乐为人生最大追求。一旦手头缺钱,就想通过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来获取钱财。

  2、法律知识缺乏,法律观念淡薄。未成年罪犯一般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任何的法律知识与意识,在行动中我行我素,做事不计后果,只凭一时的勇气与想法,事后追悔未及。未成年人的社会阅历浅、涉世不深、思想单纯、判别是非能力差,一旦交上品行较差不三不四的朋友,就会是非不辩,良莠不分,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3、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不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均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产生影响。而现今的社会上有许多的单亲家庭,家庭成员间缺乏情感交流,未成年人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父母教育方法失当,家庭暴力现象时有发生。农村未成年人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自己遭遇的不如意,经常通过打骂孩子来发泄,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的心理形成畸形,根本起不到教育和引导作用。父母的一些不良行为,如赌博、酗酒、盗窃等对未成年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孩子自身认知水平不高,缺乏正确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在父母的不良行为暗示下,很容易形成犯罪心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学校教育方法及管理的不当。从学校教育看,学校是未成年人除家庭以外最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可以起到导向标的作用。但是,现在的学校在对待学生教育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片面追求升学率,在教学安排上只重视智育的发展,而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设置上,人为地划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容易使农村学校的孩子和非重点学校的孩子及其家长有自卑感,受到歧视。在学校之内,一些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冷落或者歧视,使他们产生厌学或者自卑情绪,不愿上学,流失街头。

  5、社会不良文化的泛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越来越市场化,网络等传播手段越来越现代化,一些不健康的舆论混杂其中,不良广告、虚假新闻、网络不良文化等信息充斥青少年的眼球,各种充斥着暴力、色情淫秽内容的音像制品、书刊等对未成年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腐蚀和毒害作用。

  三、未成年犯罪的预防

  1、加强未成年人的自身教育。对未成年人进行良好的教育,将会引导他们步入人生的正途。

  2、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仅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启蒙园地,而且也是各个家庭成员互相依存、互相帮助的场所。因此,改善优化家庭环境,提高家庭精神生活质量非常重要。首先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给子女当好表率。其次,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发扬家庭民主,反对家庭暴力。第三,家长应对子女严格要求。对子女积极行为或进步应充分给予表扬肯定,对消极行为、或不良倾向应及时给予批评指正,以培养子女高尚的思想品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素质教育。学校是是传播知识、造就人才的基地,是未成年人成长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为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学校必须重视素质教育,转变以分数取人的方法,要适时开设心理辅导课、法制教育课,让未成年人学习一些基本法律知识,掌握基本的是非善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与积极面对成长中的困感,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成长。

  4、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政府的各级职能部门要加强管理与监督,积极的消除影响未成人成长的各种社会因素。

  参考文献:

  [1]《法制日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发展》.2004.6.1

  [2]焦喜贵刘明超《.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的思考》.青少年犯罪研究

  文/张雪梅 陶冰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