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口凹陷板桥次凹沙三段沉积相分析分析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板桥次凹,古地貌,沉积相,沉积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8 12:14
摘要:黄骅坳陷沙河街组三段一直被认为是主要的生油层段。值得注意的是板桥次凹沙三期发育的水进型扇三角洲、远岸水下扇沉积易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板桥次凹沙三段勘探程度较低,物源体系分析对油气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从沙三期构造-古地貌入手,通过轻重矿物组合、地震反射特征、砂体厚度、砂岩含量等特征的综合分析得出,西部沧县隆起为板桥次凹沙三段主要物源,具体可以划分出西部小站物源、西南部沈青庄物源、南部港西凸起物源和背部海河-新港物源。沉积体系的类型和空间展布受古地貌-构造控制强烈,沙三段主要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远岸水下扇及湖泊相。
关键词:板桥次凹;构造-古地貌;沉积相;沉积物展布
物源分析在确定沉积物物源位置、性质和沉积物搬运路径,以及整个盆地的沉积格局和预测盆内砂体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板桥次凹位于歧口凹陷的西北部,是盆地陆上的一个次级负向单元,受歧口凹陷西北边界断层沧东断裂的控制。板桥次凹整体表现为北东向展布的长条状,东北部和西南部均以NWW-近EW向的构造调节带为边界,分别为塘沽潜山构造带和沈青庄潜山构造带(王德发,1986)。
1、古地貌恢复
盆地的古地理面貌控制着盆地的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特定的古地貌控制着物源的运移和分布,以及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因此,对板桥次凹的古地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主要的沉积中心和物源通道,为物源分析提宏观的方向。板桥次凹位于黄骅坳陷歧口凹陷西北部,为黄骅坳陷伸展-裂陷阶段形成的半地堑箕状断陷,它具有断裂深、沉降幅度大、沉积厚的特点(陈纯芳,2001;于志海,1997)。新生代的发育经历了初始断陷、扩张深陷、稳定发展、衰减和坳陷五个发展阶段,其中,以始新世、渐新世早中期拉张裂陷强度最大。沙三段沉积时期,受沧县隆起和燕山褶皱带控制,板桥次凹开始强烈深陷沉积,沿沧东大断裂下降盘,凹陷的沉降幅度最大,翘倾作用明显,呈典型的不对称箕状凹陷的沉积特征,纵向上多呈现不对称水进式正旋回层序,沉积厚度的分布明显受边界断裂和同生断层的控制,西深东浅、北厚南薄,其沉降中心紧靠边界断层下降侧(大港石油地质志编辑委员会,1991;大港油田科技丛书编委会,1999)。
通过计算盆地的沉降量,采用地层的定量回剥的方法,恢复盆地发育某一时期的原始地貌形态,然后结合盆地的构造、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的分析确定原始古地貌特征。是经过去压实、沉积物重力均衡沉降及古水深等校正后,经计算机模拟恢复了板桥次凹沙三段发育初期古地貌。其中暖色是构造高部位为剥蚀区,提供物源。低洼地区为主要的沉积区,图中冷色调区域。沉积物的主要运移路径为古坡度较陡的方向。这与构造格架分析结果相吻合。通过对恢复的板桥次凹沙河街组三段古地貌特征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部的沧县隆起为沙三段沉积时期的主要物源区,其次为西南部沈青庄凸起物源、南部港西凸起物源、海河-新港潜山物源。
2、砂岩厚度及百分含量
根据三维地震等时切片特征编制出的砂体厚度和砂岩含量等值线图,是对前面轻、重矿物物源体系的佐证。通过地震反射特征精确地刻画物源的推进方向和砂体的展布特征,为后面沉积相分析奠定基础。研究表明,砂体是从四个方向推进到板桥次凹中:(1)小站物源砂体进入盆地后分为两支向盆地内部推进,北面一支沿着长芦断层推进,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砂体厚度由物源口处大于250m,逐渐减小低于50m。南面一支在白水头地区再次分为两支,一支沿着滨海大断层走向向歧口主凹推进,在主凹西部形成砂岩厚度(大于200m)及含量(超过50%)的高值区,另外一支则在滨海断层处掉落进入歧口主凹西南部,在此处又形成砂岩厚度(大于150m)及含量(30%以上)的高值区。小站物源发育的砂体展布范围广,砂岩厚度大,所以展布范围广,砂岩厚度大,所以为工区沙河街组三段主要物源;(2)西南部沈青庄物源区砂体厚度(大于100m)及砂岩含量(40%)沿南东方向上逐渐减少;(3)南部港西凸起物源所形成的砂体规模较小,近距离搬运,仅发育在港西凸起北部地区,沉积方向由南向北砂体推进板桥次凹南部,其厚度与含量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而减少;(4)北部海河-新港物源对板桥次凹沙河街组三段物质贡献较小,仅限于次凹东北部很小范围。由于资料的限制,海河-新港物源与小站物源北支的范围界定需进一步研究。
3、沉积相分析
本次沉积相分析通过对板桥次凹中大量岩心观察、沉积微相分析,测井资料解释并且结合平面上地震反射、砂体形态及分布等综合特征分析,表明板桥次凹沙河街组三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远岸水下扇及湖泊相。
板桥次凹沙三期为湖盆的断陷期,构造活动性强。古地貌、构造对沉积体系的类型及空间展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板桥次凹西部受沧东大断层控制,在沈青庄物源区、小站物源区、海河-新港物源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且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板深35井,4123.18m,取心井段为扇三角洲前缘粗砂岩,具平行层理;板深3-2井,3730.03m,取心井段为扇三角洲前缘具交错层理细砂岩。根据板深72井井资料综合分析,其中自然电位曲线特征表现为参差不齐的低、中幅度钟形或箱形,主要岩石类型为岩屑长石砂岩,结构成熟度、成分成熟度均较低,杂基支撑,上述特征表明近物源、快速堆积的特点,岩心呈红褐色,表明水上环境,所以综合推测小站物源区板深72井附近发育扇三角洲平原亚相;高沙岭、白水塘一带歧口主凹西部以远岸水下扇沉积,以扇中和扇端沉积为主,物源来自小站物源区发育的扇三角洲。岩性由粗砂岩、中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深灰色泥岩组成;南部港西凸起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主要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组成,岩石类型为砂岩,细砂岩与泥岩的互层,测井曲线特征为锯齿箱型。为一套紫红色泥岩与砂砾岩的互层,出现多个正旋回砂体,判定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湖泊相分布较广泛,以深湖-半深湖为主,岩性主要为黑色泥岩,常见植物化石碎片。沙三期板桥次凹处于湖盆的扩张深陷期,沉积环境没有很大变化,各个沉积期(沙三1至沙三3期)沉积体系的发育具有继承性,所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具有相似性。
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