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天龙山佛教始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天龙山,佛教,石窟,寺庙
  • 发布时间:2015-09-18 13:51

  摘要:山西太原的天龙山景区属于吕梁山脉的分支,位于龙城太原的西南角,海拔1700米,1965年确定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是一座集林、泉、洞、寺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山,它不仅以幽雅的自然风光饮誉海内外,更以精美的石窟造象而闻名世界.在北魏晚期,大丞相高欢就在风光秀丽的天龙山上建有避暑离宫、开凿石窟、修建寺庙,由此拉开了天龙山佛教史的序幕。

  天龙山更早的佛教史不可考证,从公元前479年就已经有了晋阳古城、秦统一全国后设太原郡、汉高祖刘邦命他的儿子刘恒为代王镇守太原、魏晋以后十六国时期,晋阳城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魏交替占据。晋阳城在其创建至北魏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佛教活动的记载甚微。至北魏时期,在统治者的竭力倡导下,开凿石窟、营建寺塔的活动风靡全国。太原地区作为“金城汤池,天府之国”崇尚佛教的行迹在这一时期也兴盛起来。

  关键词:天龙山、佛教、石窟、寺庙

  北魏晚期,大丞相高欢挟立元善为帝(孝景帝),定都邺城。以晋阳四塞,定其为别都,镇守晋阳,掌握着东魏之实权。高欢执政的十六年间在晋阳城中建大丞相府、晋阳宫,又选中晋阳城西风光秀丽的天龙山建避暑离宫,并开凿石窟。据天龙山圣寿寺现存北汉广运二年的碑文记载:“往者北齐启国,后魏兴邦。虽未臻偃伯之称,且咸正事天之位。时或倦重城之晏处。选面胜之良游。各营避暑之宫,用憩鸣銮之驾。亦犹秦之阿房、晋之厩祁、楚之章华、汉之未央,古基摧构,往往存焉。”

  今本文就天龙山最初佛寺活动来探讨,以请教方家。

  公元(534)年,高欢迁都邺城后在邺城和别都晋阳周边兴建了系列行宫、寺院。风光秀美山的天龙山佛教活动源于此时。(其更早的历史还待考证)。现景区的第二、三窟就开凿于这一时期。两窟为双窟形制,中间嵌有碑石(现已失)。这两座洞窟规模不大,但是佛教内容及为丰富。在不足六平米的空间内雕出了各式各样的佛教偶像。关于高欢崇信佛教的记载不多,通过《续高僧传·卷七·慧嵩传载》:“于时元魏末龄,大演经教。……高氏作用,深相器重。”据《北齐书·卷三十九·組珽传》:“会并州定国寺新成,神武谓陈元康、温子升曰:昔作芒山寺碑文,时称妙绝。今定国寺碑,当使谁作词也”。据明《太原志·太原县》寺观条记载:“天龙寺,在本县西南三十里,北齐置,有皇建中并州定国寺僧造石窟铭。”今石窟铭已不可考,昔日的皇家寺院天龙寺(今圣寿寺)仍存。

  继高欢之后,其子高洋于公元550年建立北齐,史称文宣帝。高洋继他父兄之后对佛教更加笃信,《续高僧传·僧稠传》记载:“尔后弥承清诲,笃敬殷重。因从受菩萨戒法”并断酒禁肉和天下屠杀。在高洋崇信佛法之时,北齐各地大起佛寺,僧尼溢满诸州。时下并拿出国费三分之一来供养三宝。天龙山石窟之第1、10、16窟、和仙岩寺。就凿建于这一时期。(现仙岩寺的位置众说纷纭,待查考)

  公元560年孝昭帝高演创建了天龙寺,关于天龙寺初建的记载甚少,一说天龙寺即避暑宫,无证可考。据北汉碑文记载:“驯岭西下,口口约三百步,有高氏榜日:“天龙”,故《易》义云:“夫龙者,潜即勿用,飞即在天”,命之名,固其宜矣。“由此可知”天龙山“一名,源出于《易经》,意为龙飞在天,兴旺发达。

  隋唐五代是天龙山佛教活动的第二个高潮期。公元581年,也就是开皇元年,隋文帝策封次子杨广为晋王,封地为晋阳。这一时期,尊崇佛教的风俗仍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加之隋文帝有着很深的佛教情结,所以杨广在晋阳执政期间开凿了天龙山的第8窟。此窟为天龙山所有石窟中开凿年代、缘由、功德主等最为清楚的一座石窟。隋开皇四年开凿,窟门外东壁石室铭记载:仪同三司真定县开国候刘瑞、都督刘寿、都督夏侯进、别将候孝达、等为皇上、皇后、太子祈福而开凿的。

  唐代是天龙山佛教盛行之鼎盛时期,唐代佛教洞窟共开凿了19座,占石窟总数的三分之二,他们开凿的年代历来倍受专家的争议,其大致在武则天到唐玄宗时期。

  现存在博物馆的一块唐代残碑《大唐勿部将军功德记》,碑文记载:“咨故天龙寺者,兆基有齐,替虖隋季……因广增修,世济其美。……于神龙二年三月,与内子乐浪郡夫人黑齿氏,……相与俱时发纯善誓,博施财具,富以□上,奉为先尊及见存姻族,敬造三世佛像,并诸贤圣,刻雕众相,百福庄严。……暨三年八月,功斯毕焉……大唐景龙元年,岁在鹑首十月乙丑塑十八日□午建。”据碑文可知,勿部将军(706年)在天龙山开窟造三世佛像,神龙三年(707年)完工。

  唐代天龙山此时佛、道融合,建宫修庙极为广泛。据北汉广运二年碑文记载:“盖以翼翼都会,豪右富民,因旧图新,增制惟错。于是乎金人塔庙、老氏宫观,星布于岩石矣。”由此说明道教活动此时在天龙山也昌盛起来。如白龙洞、黑龙洞、玉皇阁。应兴建于此时。

  北汉王朝历时29年,但是在天龙山的佛教活动极为兴盛。现存圣寿寺之北汉广运二年《大汉英武皇帝新建千佛楼之铭并序碑》记载:“上独于东序塑观音像一堂。。。每届良辰,必亲行幸。至壬申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诏有司于大殿后正面造重楼五间,寻遣良冶铸贤劫,自拘留孙如来已降,铁佛千尊。如是匀分龛室,各安上级。时诏宣徽北院使、永清军节度使、检校太保范超自始监修,应期成就。基砌柱础,广槛飞甍,寻于正殿口口英武皇帝兼颁龙衣玉带,驷马雕鞍,别赐神旗鼓吹,殊私异将,众心随悦,群后称庆。所冀龙佛会上,侧聆善嘱之言;星宿劫中,遍睹青莲之相。欢心有待,谨作铭云”。

  由此说明北汉帝王对天龙山情有独钟不仅在禅院塑观音像,还在天龙寺内兴建了千佛楼,冶造铁佛千尊。并于每年冀龙佛会来参与礼佛活动,可见五代北汉王朝崇佛之风之兴盛。

  綜上述所言,天龙山最早的佛教始于东魏大丞相高欢之时,后历经北齐、隋唐五代为佛教活动两个繁荣时期。之后的金、明、清各时期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不断的窟修寺庙的记载。现存于圣寿寺内的11块碑文就是最珍贵的实物记载。

  纵观天龙山佛教历史,历经一千五百多年经久不衰,与佛教信仰和统治者的竭力倡导是不可分开的。

  参考文献:

  [1](试论天龙山石窟早期窟的建造)葛继勇

  [2]《天龙山》李计生,经济出版社

  [3]《天龙山石窟艺术》连颖俊,外文出版社

  [4](从天龙山碑文看天龙山石窟艺术的历史沿革)于浩、谢枫

  [5](天龙山揽胜)山西人民出版社

  [6](太原龙山)李继东,中国戏剧出版社

  王金花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