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洵“杂学”特色及其文艺思想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苏洵,杂学,文艺思想
  • 发布时间:2015-09-19 07:55

  摘要:苏洵是苏东坡的父亲,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为“三苏”,位列于唐宋八大家,尽管父亲不如儿子名气响,但苏洵在文学、政论、哲学思想等方面的造诣并不逊于两个明星儿子,本文主要分析苏洵“杂学”特色及其文艺思想。

  关键词:苏洵;文艺思想;杂学;诗文特征

  苏洵虽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在艺术成就上却不如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被世人所熟悉。在其存世的作品多以散文和政论文为主,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苏洵思想中体现一种“杂学”特色,对其子苏轼、苏辙影响非常大,其中苏东坡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就得益于父亲苏洵教诲。并且,苏洵的艺术理念,以及三苏文艺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也着重体现出“杂学”特征。

  一、苏洵“杂学”思想特征

  苏询因学通百家,而出道时又以儒学见长,同时兼容道、释等多方思想融为一体,在苏洵的著作体系中,并不完全只独述儒家学说,还有道家、墨家等理论范畴。因而,在儒家学说思想占主流统治地位的大宋王朝,苏洵的一些思想观点因不能纯粹的体现儒家学说,往往被正统儒家思想学界所贬斥或带有负面的评价。如王安石就对苏洵的学术思想持批评态度,他指出:“苏明允有战国纵横之学。”意为苏洵不是正统的儒学者,而是旁门左道的“杂学”家。朱熹也批判了苏洵所著的《战国论》,说他的文中自史中《战国策》得之,故皆自小处起议论,是喜纵横而不知道也。这些负面的评论直接影响到苏洵的学术地位,甚至影响到了“三苏”的思想影响力。当然,这只是正统思想领导地位的儒学派排挤其他学派的学术之争,但在当时那个年代,苏洵能坚持自己的观点,而自成一家,也得到了一部分的支持和拥护。

  从苏洵饱读经论书籍来看,其著作中所表现的还是着重体现孔、孟儒学思想为主体,同时也兼容了诸子百家学说,如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等,形成苏氏特色的学说思想,充满了“杂学”色彩,表现出苏洵作为“杂学”家的典型特征。

  二、苏洵“杂学”文艺思想形成渊源

  尽管苏洵受唐宋三教合一以及巴蜀文化的熏陶,他的“杂学”思想融合儒学,但其非正统和不纯粹性,导致他的学说一直被正统学界所排挤,甚至被边缘化。因其融合道家、墨家、纵横家的思想,形成了苏洵文艺思想中百家学说相融合的新思潮。苏洵擅长于散文辞赋创作,尤其擅长政论体文章写作,观点鲜明、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些观点被一些史学家所引用。苏洵的“杂学”思想对于后世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对两个儿子文艺创作的影响非常大。

  苏洵对于史学方面的论著也有一定的造诣,在钻研《战国策》等著作后,写出自己发自内心的感想类文字,着重体现出他个人的政治抱负,突显出对史学的独特观点。欧阳修在看了苏洵所写的《六经论》后,称赞其为“荀卿子”。一直以来都认为苏洵《六经论》是研究儒学的学术论著,是以孔、孟儒家思想为基础而写成的理论性杂文。而欧阳修作为北宋朝廷的中央级大员,其目光相当的犀利,他之所以称苏洵为“荀卿子”,而不说是“孟卿子”、“孔卿子”等,是他敏税的从苏洵的行文中发现他所写的观点并不宣传是写儒学经典,而是夹杂着法家、道家等派别的思想痕迹。而荀子与孟子同门,师承孔子,但荀子的儒学思想太个性化,有点背离孔子的学术思想;比如孟子和荀子在继承孔子人性观的基础作出了各自的表述,孟子在其论述中极力主张“人性善”,而荀子则主张“人性恶”。还着重体现在关于天道观,以及政治观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观点表述,因而学界普遍认为孟子学说是师承孔子衣钵的正统儒家思想,而荀子思想则是背离正统思想的不纯粹儒学。

  三、苏洵“杂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在苏洵的思想中,五经都是圣贤人的教学道具,他在文中直接提出圣人有“机权”,并且详细的叙述了统治阶层驾驭国家的权术。这种直接点破玄机的论述,让维护统治阶层利益的大儒朱熹非常恼火,他直接点名批判道:“看老苏《六经论》,则是圣人全是以术歁天下。”意为苏洵在挑战圣人的权威性,因百被贬斥为“杂学”。苏洵的行文观点与荀子有着相似性,在《几策》、<利者义之和论》作品中着重阐述了“机权”的观点,这在苏洵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苏洵在文章写作中注重实用功能,反对“时文”以及为文而文的华丽辞赋,提倡学习古文,但不倡导跟风,与欧阳修、石介等人以韩愈为宗师。苏洵对于古文中的一些观点也是大多持接受态度,如认同“立言不朽”等观点,并且深深的影响着两个儿子,苏轼与苏辙,成就“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美誉。

  苏洵“杂学”思想其实可以归纳为孔子、老子和庄子等多家思想的综合影响,主要表现为:倡导学习古文,反对华丽辞赋的时文,肯定文学的独立地位,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思想。在写文著说中,提倡自然成文,强调真实情感的流露,这是受道家思想影响。在行文观点上采取辩证思维,对古人的观点提出相应置疑,并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观点,这是受庄子《易传》的思想影响。苏洵将多方思想融合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凯.苏辙文论的价值及地位--兼论古代“文气”说[J].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01期

  [2]曾枣庄.苏洵与北宋古文革新运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3]曾枣庄.苏洵年谱[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唐楚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