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新文化 城市大脚革命——以俞孔坚的设计作品为例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生态文明,大脚革命
  • 发布时间:2015-09-18 15:06

  引言:“当代城市建设需要一场革命--‘大脚革命’。”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表示,这个革命有两个关键的战略:第一,“反规划”解放和恢复自然之大脚,改变现有的城市发展建设规划模式,建立一套生态基础设施。第二,必须倡导基于生态与环境伦理的新美学--大脚美学,认识到自然是美的,崇尚野草之美,健康的生态过程与格局之美,丰产之美。本文针对中国生态文明的现状,以俞孔坚提出的大脚革命及其设计的案例来探讨新的社会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新文化;大脚革命;顺应自然

  一、生态文明新文化--大脚革命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也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俞孔坚提出的大脚革命给生态文明带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生态文明的新文化,中国古代女孩子因为追求美丽和嫁入豪门而被迫裹脚,这个过程徒劳且不健康,而这是一种病态的美,是不应该被提倡的。这正如中国现在的城市建设,在“城市化妆运动”大潮下,城市设计过于追求毫无意义的风格和异国情调,过分强调人工改造,用人工的“裹脚布”去束缚自然,使其丧失了原有的生态功能。而“大脚革命”的城市主义则是对过去30年小脚城市主义的反思。建设宜业宜居的生态城市,则需要解放自然的大脚,让自然能够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这是一种新的美学来赋予城市新的美丽。中国拆掉成千上万的平房来建造城市,却都是畸形建筑。它耗费全世界50%的水泥、30%的钢材和30%的煤炭,造成地下水年年下降,75%的地表水被污染,50%的湿地消失,导致土地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美丽中国需要一场革命,我们称之为大脚革命。

  大脚革命带来的生态文新明,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不仅人口基数大,而且人口密度也大。虽然各种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人均资源相当贫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多种重要资源短缺,加上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对资源具有较高的需求,使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

  1、人口问题突出。首先,庞大的人口规模对资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其次,人口老年化问题严峻,青少年人口比重严重偏低。使得我国老年抚养系数快速上升、社会保障压力加剧、老年医疗和养老等问题突出。

  2、资源形势十分严峻。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高质量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工矿、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3、环境日益恶化。我国在获得巨大经济发展的背后,却付出了更大的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和生态成本。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大量消耗甚至破坏自然资源为代价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生态退化的局面不但没有得到扭转反而更加严重,如果继续实行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只会变得更加严重。

  可怕的现在告诉我们,物质财富的增长不能与环境污染同步增长,更不应在能源使用上竭泽而渔,消费模式的改变也不应以破坏生态文明为结果。同时,近年来的洪水、赤潮、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说明大自然正在以她特有的方式告诉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唯一的出路。对此,我们必须加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尽快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俞孔坚设计作品案例

  1、广东中山的岐江公园则以场地与材料的保留、再用和再生和为途径,实现了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低碳设计。”

  (1)保留:场地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对所有这些“东西”以及整个场地,设计师们都逐一进行测量,编号和拍摄,研究其保留的可能性,实现尽可能的保留。

  (2)再用: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讲,这些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加以提炼。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3)再生设计。原场地内的材料,包括钢材、乡土物种等,都可以通过加工和再设计,而体现为一种新的景观、满足新的功能。经过再生设计后的钢被用做铺地材料,乡土野草成为美丽的景观元素。

  2、在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园里,设计者用东北稻作为景观素材,设计了一片校园稻田。在四时变化的稻田景观中,分布着一个个读书台,“让稻香融入书声”。用最普通、最经济而高产的材料、在一个当代校园里,演绎了关于土地、人民、农耕文化的耕读故事,诠释了都市农业的丰产景观的理念,也表明了设计师在面对诸如土地生态危机和粮食安全危机时所持的态度。它是使城市从高碳走向低碳,甚至负碳的有益实验。这更是对传统美学观的一次挑战,告诉人们:大脚是美丽的,生产是高尚的。

  四、结语

  随着可持续发展与节能环保观念深入人心,尊重土地的“大脚革命”带来的生态文明的新文化必将是将来城市发展的大趋所向,当代城市建设也需要这一场革命,让我们的生存环境回归自然,让我们的生态环境重回健康与自然。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反规划”途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夏筱川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