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陶渊明咏怀诗思想内容浅论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曹植,陶渊明,咏怀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9 07:56
摘要:作为建安之杰和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曹植和陶渊明,由于他们坎坷的经历,政治上都怀才不遇,因而都创作了不少咏怀诗。本文通过对曹植陶渊明咏怀诗创作的思想内容进行比较,可知陶渊明对于曹植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关键词:曹植;陶渊明;咏怀诗;思想内容
一、曹植陶渊明的咏怀诗创作
曹植的诗歌题材一般被分为五类:宴游诗、赠答诗、思妇弃妇诗、述志诗以及游仙诗。经过阅读我们发现,除了早期反映贵族阶层生活情趣的宴游诗之外,其余几类题材的诗歌都从不同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屡受迫害的哀叹和愤慨,并从侧面反映了统治阶层的黑暗,充满慷慨之音。因此,这些题材的诗歌可从广义上认为是咏怀诗。
关于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分类,袁行霈先生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而陶学专家钟优民则分为咏怀、田园、哲理三类。通过阅读陶诗,笔者认为钟优民对陶诗的分类更为确切。所以,本文的陶渊明咏怀诗的研究对象就是除了田园诗(即重点描写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的诗)以及哲理诗(即重点表达诗人的宇宙观、人生观的诗)之外的所有诗歌,约占陶诗的三分之二。
二、曹植陶渊明咏怀诗思想内容相似处
(一)建功立业,豪情满怀
曹植的政治理想很直白,就是要捐躯赴国难,而且这种政治理想充满了无限的追求和反抗精神,富有大无畏的气势和无穷的生命力,具有极强的艺术特色。曹植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在他一生的咏怀诗中都表现得酣畅淋漓。早年如《白马篇》《薤露行》等,中晚年如《杂诗·仆夫早严驾》等。陶渊明早年的咏怀诗也表达了这种积极进取,为国立功的远大理想,如《命子》。而且这种理想还可从中年以后回首往事的咏怀诗里找到,如《拟古》其八,《杂诗》其五等。
(二)爱护友人,感情深厚
曹植和陶渊明都可谓拥有一颗赤子之心,都有不少作为酬赠的咏怀诗。前者有著名的《赠王粲》《赠徐幹》《赠丁仪》等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爱护之情。后者则有《停云》《与殷晋安别》《答庞参军》等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敦厚之情。
(三)吁嗟感叹,孤独苦闷
曹植年轻时期生活在动乱之中,亲眼目睹了动荡时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破坏。如曹植创作的《送应氏》等诗歌,哀叹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场面,使人感到凄凉和惨淡。后期的咏怀诗则吟咏了自己身世的哀怨,感情凄婉含蓄,如《浮萍篇》《种葛篇》《七哀》等。陶渊明在仕宦时期的咏怀诗几乎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渴望,因为他对黑暗政治下的官场生活认识更加深刻,如《杂诗》其九等。他三番五次的投入官场,最后终于政治理想破灭,决绝归田,矛盾彷徨、犹豫踟蹰的痛苦心境在诗人的咏怀诗中处处可见。归田后到东晋灭亡这段时期的咏怀诗反映了对人生、现实的慨叹以及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苦闷,如《杂诗》其二,《杂诗》其九等。归田后期则有哀叹诗人孤独凄凉境遇的咏怀诗,如《咏贫士》其一等。
(四)影射时局,委婉讥讽
曹植的咏怀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时局和自身哀痛的生存环境。前期社会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后期在曹丕父子的迫害和猜忌之下,创作风格显现出了深沉而又悲凉的特点,这些咏怀诗歌抒发了他对命运多舛的绝望,以及对曹丕父子统治集团的怨恨和咒骂。如《赠白马王彪》《杂诗·高台多悲风》《七步诗》《圣皇篇》等。陶渊明的咏怀诗中影射时局的诗篇则以《述酒》为代表,通常认为是因刘裕篡晋而作。
(五)岁月难留,哀缅生死
由于曹植陶渊明坎坷的命运,抒发时光易逝,言说生死的咏怀诗则处处可见。曹植如《赠徐幹》等,诗人人生后期的游仙诗等都表现了自己的生死观。陶渊明对生死的态度也体现在自己的咏怀诗中,如《己酉岁九月九日》《拟古》其四,《杂诗》其二等。
二、曹植陶渊明咏怀诗思想内容不同处
(一)题材不同
曹植在前期的咏怀诗创作以表达他建功立业的渴望和酬赠诗为主。曹植后期的咏怀诗与前期大不相同,主要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引起的悲愤,题材有弃妇思妇诗、述志诗以及游仙诗。感情充沛,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他把文人的修养、文化传统与乐府民歌的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含有民歌的精华部分,又了民歌淳朴的艺术个性,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与曹植出生于帝王之家不同,陶渊明只是一个中小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在他的咏怀诗里,有抒写安贫乐道、君子固穷之志的主题,也有悲叹行役的辛苦,对仕宦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依恋等等各种题材。
(二)志趣不同
曹植所创作的咏怀诗中,更多地抒发了个人的远大志趣和政治抱负。如《白马篇》《杂诗·仆夫早严驾》等就表达了他忠诚为国和报效国家的精神,充满着曹植的远大志趣。而陶渊明的咏怀诗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执着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如《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等。
(三)情感不同
前期曹植在比较安定的生活中创作的咏怀诗反映了他的雄心壮志,还有一些反映战乱后惨状的咏怀诗,如《送应氏》等,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情感。曹植后期的咏怀诗歌作品主要表现自己的可危处境和悲愤心情,感情凄婉,意味深长,如《吁嗟篇》等。相对于曹植又热烈又哀婉的情感来说,陶渊明大部分的咏怀诗似乎表现得更为平淡,他追求感情的自然流露,如《拟古》其三等。当然,陶渊明在归田后期感情发生巨大变化,也有一些“金刚怒目”似的咏怀诗,如《咏荆轲》等。
从曹植的咏怀诗发展到陶渊明的咏怀诗,反映着魏晋南北朝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陶渊明跟曹植就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曹植是失意文人的典型,使后世文人深表同情,他诗歌感情深厚,文采富艳,因此他受到后人的认同与推崇。陶渊明安贫乐道以及高洁不屈的人格,让他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魏晋南北朝咏怀诗对唐人产生巨大影响,唐及以后咏怀诗采用的以主观情志统摄全篇,创作手法以比兴,托物言志为主,无不是受到魏晋南北朝咏怀诗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逯钦立.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钟优民.陶渊明论集[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3]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4]钟优民.曹植新探[M].合肥:黄山书社,1984.
[5]龚斌.陶渊明传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7]魏耕原.陶渊明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崔夏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