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基层支部建设促团学工作

  摘要:结合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现阶段高校团学工作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期高校团学工作的新思路,转变传统工作模式,将团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努力实现让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团学工作中,从而带动团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支部;高校;团学工作

  基层团支部建设是高校团学工作的主线,是基础。它和院系级团学组织共同构成了整个团学工作的线性体系。因此,它在现有高校团学工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层团支部的地位和建设意义

  学校是以教学班级为单位组建团支部的,基层团支部的重要地位和加强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基层团支部是高校各项工作的主要实践者和探索者。

  班级是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教学单位,是高校党政管理体系中的最基层组织。加强班级建设是建设优良系(院)风、校风,增强学院和学校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性工作和重要保障。团支部是班级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团支部建设乏力,必然导致班风恶劣,无法建设良好系(院)风、校风。加强团支部建设还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团支部建设乏力,必将阻碍我国教育体制发展创新的进程。

  (二)团支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形象为外部表现,以校园规范为活动平台,以校园精神为核心内容,为校园人所创造、所拥有、所认同并觉之濡化,与社会紧密互动的一种特定的社区文化”[1]。无论是校园形象、校园规范还是校园精神建设,学生既是建设的实施者又是建设的对象。团支部作为学生的群体,具有规模小,灵活度大等优点,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单位之一。由团支部组织进行的校园文化活动操作具体、针对性强,建设效果明显。

  从主要内容而言,团支部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寝室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中具有相当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两个文化单元。由此可见,团支部又是反馈校园文化现状的主要途径之一,其意义非一般。

  (三)从社会学角度而言,团支部是一个初级社会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群体。”[2]作为一个人生长和进入社会过程中最初参与的群体,初级社会群体对人的社会性和思想观念的形成起了初始作用,从而对人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团支部作为一个初级社会群体,是全体同学进行面对面直接地互动交流的主要场所,是在大学的生存、活动及全面发展的基本环境,也是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中介。同学对团支部这个初级社会群体总是有一种天然的依恋感情。团支部工作开展如何,对同学个人人性和人格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同时班级的稳定、健康,甚至对学校稳定都具有极大的作用。

  二、地方本科院校基层团支部建设现状透析

  基层团支部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本科院校基层团支部建设存在问题主要有:

  问题之一:缺少理论指导和制度保障

  任何行动都只有有了理论的指导,才能保证正确方向,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其发生、发展的连贯性。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对基层团支部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团支部的主体地位尚未体现。团支部建设理论的缺乏更是先天性不足。没有适应地方院校实际的一个科学的先进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工作,支部建设只能依靠传统的经验和现实工作中的摸索。这种“盲干”的做法使得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严重影响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大学四年是一个比较短的时间段,没有理论指导,使得我们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摸索中,就会失去很多好的时机,影响了团支部的发展。

  一直以来地方院校的团支部建设工作缺少制度的保障。制度的缺乏导致了基层团支部工作的地位不明确、建设的细节不规范、评价体系不科学,管理落后、经费缺乏、生存空间狭窄等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长时间得不到根本的解决。严重制约着团支部工作的开展和发展。

  问题之二:院系班三级团学工作体系不科学完善

  在地方院校现有的团学工作体系中,出现以院系团总支为中心、基层团支部为边缘的局面。基层团支部建设成了这棵团学工作大树的树梢,成了绿叶,“根”的作用尚未凸显。根深才能叶茂,基层团支部工作搞好才能形成全院的良好局面。院系班各自定位不清晰,职责与权利范围界线不明确,龙其是系班之间工作职责的本末倒置。使得基层团支部工作常常陷于应付学院院团组织工作的局面,制约着自身的时间和空间,尤其是学院团组织将一些质量低、缺乏存在基础和参与热情、无创新的活动或工作以任务的形式布置到各支部,严重打击了同学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团支部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破坏了线性团学工作体系的完整性、连贯性。

  问题之三:团干部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体制滞后

  必须正视团干部队伍在管理领导水平上的参差不齐。团干部队伍素质有的呈现了非师范专业高于师范专业的新局面。团干部在创新能力和个人素养上的低水平,使得其个人魅力大大折扣,先进性、模范性不强,无法实现紧密团结广大同学的目标。

  团干部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在干部的使用上,将大部分富有一定工作经验、能力较强的优秀干部选拔调用到院系级团组织工作,导致基层团组织干部素质整体偏低,支部工作不得力,战斗力不强。在院系级干部的管理权问题上,院系干部作为学生,主要生活学习于基层支部,而现有的相互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使得大部分院系学生干部与团支部之间关系僵硬(尤其是系级干部),在支部中缺乏群众基础。先进性、模范性作用无法发挥,也影响了三级组织的关系。这些问题有待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三、各司其职,加强合作,全力构建团学工作体系

  团学工作体系的建设主体是院系班三级团学组织,各级组织要认清自我、实现定位,各司其职,紧密围绕基层团支部的中心,加强工作力度,开创团学工作新局面。

  总之,科技发展化、市场经济化、社会进步化,为我们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天地。有困难,更有机遇;是融合,更是竞争。只有创新,学校素质教育才能适应国情,适应校情,适应学情。只有不断创新,学校素质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关各方面都应该为学团工作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引导,加强管理,促进高校学团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小云.高校校园文化研究.广州:海潮出版社,2002年,第62页.

  [2]奚从清.沈赓方.社会学原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46页.

  钟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