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都学会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5)10-0007-02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一种理念越来越深地影响着人们,这就是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不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也慢慢演化为人们的一种生存状态。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不是对某一门具体学科的指导,更不是帮助学生解答某门功课的具体问题,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创造性的学习,为学生终生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就像雏鹰起飞那样,要教给学生的是飞翔的技巧而不是一味的把他们背在背上载着他们飞翔,我们的目的是让他们学会自己飞翔而不是带着他们飞翔。

  人们常说未来的文盲不再以是否识字为唯一标准,而是要看他会不会学习。学会了学习,就是学会了生存;学会了学习就是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学习,就是学会了发展。学习能力已成为人才竞争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完善自我的恒久动力。因此,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共生体--学习型班集体,充分利用和发挥班集体本身的课程资源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和谐的班级是构建学习型班集体的土壤

  人在和谐的氛围中,其学习力与创造力都会得到充分的迸发。和谐的班级生态内涵很广,它包括教育环境的和谐、管理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个性关系的和谐。

  上学期,我所带的班级在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中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围绕奖状张贴在何处这一问题,班上的学生发生了争议。有的说应该贴在教室正前方,那样醒目,让大家充分享受自豪之情;有的说荣誉不应该天天挂在眼前,应当贴在教室后方;有的说光荣已属于过去,不必张贴,要争取新的荣誉;还有的学生一言不发,仿佛与己无关。我想着恐怕不单单是几张奖状的张贴问题了,它实际上已涉及到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中如何整合个体的观念与价值观,涉及个性发展中的和谐问题。就此召开了一个“如何面对荣誉”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们在不同的个性和观念的碰撞中走向和谐与统一。后来,我们将几张奖状贴在教室右后侧,并且有意留出一块空白,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为新的荣誉留个位置。”由此,我深深感觉到:班级无小事,事事皆教育。

  二、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构建学习型集体的过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来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的培养是班风建设的突破口,也是构建学习型班集体的过程。

  人们常说细节形成习惯,习惯成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要构建学习型集体,还得从最基本的细节抓起。有的学生衣着随便,有的学生出口成“脏”;有的学生从来不预习;有的学生作业拖拉;有的学生自我封闭;也有的学生活跃过度……多样的个性看来无序,喧闹的班级让人无奈,这就需要一套完备的“学习型集体”的班级制度。因此,在班级制度的分阶段制定和实施中必须注意三点:一是要充分发扬民主,大家制定制度大家遵守;二是要切实可行,分步实施,狠抓落实;三是要一视同仁,赏罚分明。本学期,我班配合学校“文明班级”创建和“校园之星”评比,进一步完善班规班纪,在每周五班会课上,我印发到每位学生手中的“五比”考评表(比学习,比守纪,比文明,比卫生,比爱心)做文章,在自评与组评后,举行分开质询,让每一位学生被扣的每一分都有据可查。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气氛中,学生知道有一双眼睛在观察着自己的不良言行,在期待着自己改变不好的习惯。这双眼睛就是集体,就是班规班纪。

  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制度就意味着压力和惩罚,更不能简单的认为只有在压力和惩罚中,良好的习惯才能养成。其实,老师与集体的宽容和爱,更是培养好习惯的营养剂,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三、学会学习是构建学习型班集体的目标

  我们平时教育学生,往往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的“接受”,一旦“传授”与“接受”之间出现了问题,就应教育学生培养“囊萤映雪”般的刻苦精神。

  学会学习,首先要有目标。只有当个人的目标与集体目标合拍时学生才觉得自己不是孤军奋战,才会更有动力。学会学习还要有合作的平台。

  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可塑性、独立性、叛逆性,又决定了这种目标可能是模糊的,不稳定的,合作交流中往往蕴含着种种矛盾。

  不会学习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班上有位学生,智慧灵敏的表现中透着浮躁,在不感兴趣的课堂上总是表现得心不在焉,可成绩还算过得去。他酷爱奥数,时常因做出别人看不懂的题目而自鸣得意。你说他心血来潮吧,他从小学到现在都坚持学奥数;你说他有数学天赋吧,他又从没在考试中独占鳌头;你说他好高骛远吧,他却一直我行我素。我多次找他及他的父母交谈,劝他要务实一点,可似乎收效不大。最近,在创造学习型班级活动中,我让他与几个谈得来的优秀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集体学习中,他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表现也好多了。因此提升集体的学习力有利于促进个体的学习力。

  学习型班集体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们唯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实践,才能让每一个班级成员获得进步,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享受学习。

  孙嫣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