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材中插图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5)10-0079-02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图文并茂,插图数量较多,每一幅图包含大量信息,有着语言文字不具有的直观、简洁的特点,对学生而言很生动,直观感很强,便于理解和记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插图教法的研究,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拓宽学生生物知识面,提高学生热爱生物学科的兴趣。

  一、有效地应用插图

  1.有目的的观察。初中学生刚学习生物这门课的时候年龄小,在接触插图时,注意力往往容易被插图的无关部分吸引。在组织学生观察插图前,教师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观察对象的主要方面,同时还要把图的名称、作用、性质、类型等基本情况向学生交代清楚,使学生对插图有全面的认识,从而有目的、有重点、全面深刻地观察和感知插图。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贯穿着积极思维活动的知觉。观察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观察中,可以汲取知识,也可以运用知识,使其知识经验活跃起来,启迪其思维。在运用插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弄清楚“是什么”和“为什么”。如在观察叶片结构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上下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方式有什么特点?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形态结构有何异同?角质层和气孔的分布特点对于叶的生理作用有何重要意义?等等。这样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快速且牢固地掌握生物基础知识。

  2.比较观察。对于相似或有联系的几幅图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观察,通过比较找出乍看相似而实际不同之处或初看差别很大而实际存在着共同点,让学生观察后自己找出不同点和相同点并归纳。如菜豆种子结构图和玉米种子结构图可一起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二者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列表或用文字描述的方法进行总结,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有时单独一幅结构图也可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其各部分的结构特征,如植物细胞结构中,让学生比较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形状特点,试着描述它们各自的功能,教师再适当补充说明,使学生能更快地理解记忆基础知识。这样带着问题仔细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对插图隐含知识的拓展

  1.通过插图补充基本知识点。初中生物新教材中很多知识点在文字中是删掉的,但在图片中展现,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拓展了。如在学习鱼类知识的时候,图片中列举了淡水鱼和海水鱼的部分种类,教师就不止简单介绍鲢鱼、鳙鱼、青鱼和草鱼的名称和习性,还应补充我国四大家鱼混合养殖的历史和优点,让学生了解四大家鱼是中国一千多年来在池塘养鱼中选定的混养高产的鱼种。在唐代以前,鲤鱼是最广泛养殖的淡水鱼,但是因为唐皇室姓李,所以鲤鱼的养殖、捕捞、销售均被禁止,渔业者只得从事其他品种的养殖,这就产生了青草鲢鳙四大家鱼。这四类鱼具有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的共同特点,适于作为大众食用鱼。养殖的不断发展,使得四大家鱼国民身体健康,营养需求以及改善人类生活品质,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通过插图进一步使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由于科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紧密和广泛的联系,科学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加速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进程,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不断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在观察到利用转基因大肠杆菌来生产胰岛素图片时,教师还应补充说明,在不用这种方法之前,原先胰岛素的来源是从牛胰脏中提取,产量很有限,是美国人在1978年用大肠杆菌生产出了胰岛素,使胰岛素可以工业化生产,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现在世界市场上的胰岛素,已经大半是基因工程的产品了。通过拓展,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和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运用插图结合现实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看到草原生态系统图片时,教师除了介绍此生态系统的特点外,再补充说明沙尘暴产生的原因、雾霾天气对人类的危害,会激发学生有意识地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地保护环境中各种生物资源及生物所在环境。

  总之,以图代文,简明直观。在教学中运用好插图是讲授生物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教学中运用好插图,不仅使生物教学轻松愉快,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生物学教学的有力武器。

  李发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