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个性,在数学教学中飞扬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个性,平等,自主,创新
  • 发布时间:2015-11-18 14:10

  【摘要】经常听到说现在的学生,太有个性了。有个性是好事还是坏事?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培养学生健康个性的重要性,通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式“自主”“真实”“创新”的方式,以及在教学中极力推行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有所收获,让健康个性在教学中飞扬。

  【关键词】个性 平等 自主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5)10-0055-02

  地球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应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提出一些共性的要求的同时,也要留出个性发展的空间。新课程标准关照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尊重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不是个大作坊,把学生按照老师预先设计好的某种模型进行制造。这就要求我们课堂应当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把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以不断生成、发展和提升的过程,让课堂成为生长个性的土壤!

  一、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中体现个性

  《心理效应的应用》中讲道:“我以为教学的过程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彼此走进、互相理解、尊重、达成共识的一个平等与互动的过程!”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课堂上、生活中能创造一种平等的氛围,那学生们就会毫无拘束,能将自己的各种感受和不同的思想以及自己所思考的问题带到课堂中来,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能让每一名学生各抒己见、甚至相互争论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上次有幸听到专家黄爱华老师执教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被黄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灵敏的教学机智,高尚的人格魅力不时地感染着,尤其是课堂上老师、学生就象朋友一样,平等地在一起学习知识,没有谁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没有谁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各抒己见,分小组进行争论,每一个学生都试图用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去说服其他同学,这样的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作用。

  听完课后我就反思我自己的教学,为什么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显得比较拘束,不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呢?总结原因,是我没能把学生当成朋友,学生感觉老师和他们之间不是平等的,所以怕说、不敢说,甚至可能是不愿意说。回校后,我试着改变我以前的一贯做法,在课堂上和课外和学生做朋友,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虽然和黄老师他们的课堂差之甚远,但是让我很感到安慰的是:我班学生在逐步改变,课堂比以前活跃多了,孩子们能将自己的感受、质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谈话,有时候甚至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争论,说出自己的观点,能真实地感觉到这是由许多不同的个体组成的,让学生的个性在对话中得到展示。

  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由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从而满足学生探索的需求。我认为增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自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在关键处为学生提供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并且他们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就会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角》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有关角的图形特征要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和发现,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全面经历探索图形特征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让学生在旋转活动角的活动中自主探索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开程度的关系,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共同研究促进学生更好地探索。在通过比一比谁画的角大中去探索角的大小与它的边的长短无关,既要重视学生同时画角并且争论谁画的角的大,更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透过边的长短这个表面现象,探究发现两条边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无关的规律。

  三、在实践活动中创新,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思维

  如果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去动手,让学生多经历有关数的活动过程,逐步积累数感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学生能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加之能相互交流,这对强化感知和思维,积累数感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非常有益。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在活动中能建构知识,而且通过实践等活动方式,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由此在教学中适当地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放手让他们去实践,通过实践去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索研究,给他们提供自由活动的平台,让他们随时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提出来供大家讨论研究,对采取不同途径和解答方式得到的正确结论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能以教师的想法和参考资料上的答案来作为认定标准,这样,学生不但获得了个性发展的空间,课堂也会因此散发出开拓创新的活力。

  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在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并标出它们各部分的名称(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它拼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由于学生各自的思维不一样,想到的图形也不尽相同,采取的方法也不相同。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很多学生很快就发现了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正一反地拼起来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提出:“还能采取什么办法呢?能把它们剪一剪再拼一拼吗?”这时候学生兴趣高昂,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有的想到将梯形沿着对角线剪开可以把一个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根据已经学过的三角形面积推导出公式;有的想到从一个梯形的两条腰的中线剪开得到两个梯形,再把这两个梯形平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公式……,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被唤醒,课堂上许多学生都争着把自己的做法和自己的想法讲出来,不但气氛相当活跃,而且学生在动手实践、自由探究等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的旧知,促进知识的正迁移。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展示自我、完善自我,把实践活动演变成展示学生健康个性发展的大舞台。

  四、评价全面、兼顾个体

  一般我们在一节课要结束时都要进行一些评价,在一周、学期完了也要进行评价,我认为评价方式方法显得特别重要。那我们要怎么才能通过评价结果去发现缺点,分析原因,找准对策,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呢?

  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在一个班级中,优生显得比较突出,好象优点挺多,而中等生和后进生则没有那么突出,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所以在评价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析他们的优缺点,帮助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其次要全面、兼顾个体。评价的手段分层次,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运用不同的评价内容,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比较在意,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如评价学困生:“你进步了,老师为你高兴!”,又如评价优生:“好上加好,争取更好!”等,在评价时应该多方面、多渠道地收集评价信息,将学生的各类活动表现结合起来,既要指出其长处,又要点明其缺点,但更重要的是注意去挖掘其闪光点,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教师更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做到因人施评。

  再次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正如心理学中的“期望效应”一样,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学生,相信孩子,对身边的人寄托积极的期望。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当学生在获得别人的信任、赞美时,就会感觉获得了一种来自于老师的支持,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感,变得自信,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免令对方失望,从而使得这种支持得以维持和连续。如果我们真诚地告诉某一个后进生你在这一节课上那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尽管他本节课在这些方面表现并不是那么出色,但是他觉得老师在肯定他,支持他,那下次在这些方面他可能就会做得很好了。

  数学学习活动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作为一种阵地,应该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在探索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体验中成长。更显得重要的是我们要在这些活动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良好个性,让学生的健康个性在活动中得以飞扬。行动吧,让学生的个性飞扬起来,展翅吧,让他们的心灵开始翱翔!

  孙东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