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摘要】数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但许多学生感觉难学。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种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 提高质量 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5)10-0012-03

  一、数学的重要性

  一位哲人说:“数学是我们时代有势力的科学,它正不声不响地扩大它所征服的领域,那种不用数学为自己服务的人将会发现数学被别人用来反对自己。”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未来的社会必定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化的社会。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这一时代每位公民必须具备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化社会越来越依赖于数学,每个人要掌握更多的数学,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正如专家们所说:“高新科技本质上是数学技术,数学是核心技术,数学是关键技术的关键。”可见数学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处于多么重要的地位。

  二、现状

  然而纵观现实却容不得我们乐观,我们在上课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有些内容都讲了好几遍了,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由于我们面对的学生大部份是来自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初中教育的对象是所有的小学毕业生,他们当中的差异较大,很多同学的数学基础较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等……到了初中,由于科目的突然增多,这些学生慢慢就跟不上步伐,从而产生害怕、讨厌数学的心理。因此每次到期考时数学成绩与其他科目相比较,都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三、方法和措施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这是大家一直在研究的问题。我对此也作了一些探讨,逐渐摸索出一些较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来自农村的学生,见识较少,所学知识基本来自书本,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很多是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得怎样教育儿女,认为:学那么多干什么,会算数不被别人骗就行了。鉴于此,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对此,我是用身边实际的例子来告诉学生学习知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还给他们讲与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来自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树立“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了解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由于数学知识的连贯性较强,基础不好的话就很难学好后面的了。因此我每接一届新生,开学初我就进行一次数学摸底考试,了解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个别差异,之后在教学过程当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了。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多数农村的中学生不喜欢学数学,感觉难,没有兴趣。为此我采取多种方法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与互动,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因此,在教学中,我关心每一个学生,尽量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学生对老师有了好感,有较强的信任感,也就会对该老师所上的科目有了兴趣,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为学好本科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不闻不问,甚至经常责骂学生,打击他们,就会使学生对老师有成见,也就没有上好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了,要学好这门功课就难了。

  2.化枯燥为趣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我在教学中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得生动有趣。如上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时,我就用扑克来代替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为一组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同学们的兴趣很浓,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本来枯燥无味的知识就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

  3.利用初中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可大胆设计能让学生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上乘方这节内容时,刚好当时湖南卫视台搞了一节目:粘连了一张如同一篮球场大的白纸,然后对折,结果折到三十多次就没法再折了,然后测量出高度,再推测:如果有一张足够大的纸,能折到一百一十多次,那么此时的高度将超过珠穆朗玛峰。同学们听了之后,很多人不相信,感觉很好奇,纷纷在议论着。由此我就引入了课题,大家对乘方的学习自然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起来得心应手,效果显著。

  (四)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但大部份学生没有这种意识。因此我们老师就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也就是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到自己不懂的地方的目的。并且要在不懂的地方打上记号。这样听起课来就有目的了,那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了。

  2.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才能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时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其次,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老师都会强化调某些问题即为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忆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很多学生以为数学不用作笔记,要彻底改变这种观念和想法。在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要认真听,多提问。积极回答问题,做到先思考后回答,千万别不经思考就信口开河。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的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不足之处,就多想多问,及时解决,不滞留问题。

  3.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受益无穷,从而达到变“学会”为“会学”,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在初中阶段,比较常用的数学学习方法有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与联想、抽象与概括以及分类等。

  (五)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体验中求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获取知识非要真切的体验不可。学习的数学资源和应用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数学来源与社会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选择恰当的应用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为此,教师要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拓宽数学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数学、用数学,丰富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六)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七)掌握反馈信息,精心设计练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掌握反馈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缺陷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为此,我在一堂课内安排两次反馈练习,第一次:尝试练习。如发现问题,及时补充讲解,起强化、调节作用;第二次:课堂作业,如再发现问题当堂补救,毕竟课内补强于课外补。

  总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一件长期的工作,今后还要注意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特点,加大实践力度,把对策集中到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上,继续进行探索,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毕汉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