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语文,阅读,叶圣陶
  • 发布时间:2015-11-18 11:27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5)10-0030-0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所以,最初的阅读能力只能是朗读训练。

  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要求他们要读出语气、读出节奏、最终读出感情。

  首先是正确地读。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

  其次是流利地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求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句。

  再次是有感情地读。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尤其是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

  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

  这种“以读为本”,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要有目的去阅读。教师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读,怎样才能读好?

  如,要求孩子们读准词语的音;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还要体会课文的标点符号、词语、句子表达的效果,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善于启发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质疑,就是对内容有想法和疑问。

  感悟,感知而领悟。

  善于质疑,读中感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有对读的课文内容有所疑问,发现问题,才说明学生对课文有所领悟,这样就更有利于形成阅读和表达的能力。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描述“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在雨雾中欢笑。”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中,创设以下情景:下雨的声音;吮吸的样子;山林的景象,通过声音与画面达到联想成文字,并声情并茂描述出来。这样一来,就达到了由心而发,自然流露感情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放飞心灵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提高阅读能力,只凭借课本内的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成长。

  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于是调动学生集思广益又把疑难解决了。有位教师教了《蜘蛛》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教材中没学过的词语,可见,这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

  因此,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力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好方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是疑的基础,疑是悟的深入,悟是情的形成。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方法为指导,以质疑为悟性,以领悟为根本,层层深入,相互关联,做到环环相扣,一举多得,这样在教学中就把阅读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贲凤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