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阅读,语文,苏霍姆林斯基
  • 发布时间:2015-11-18 10:03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5)10-0011-0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也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阅读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内外阅读条件,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识字能力和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和凭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是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因此,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阅读的重要意义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识字能力和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和凭借。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而阅读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

  阅读教学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既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发展和提高口头、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规范语言,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语文教育观有着深远的意义,所以,我们要重视课内外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二、农村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为农村小学教师,我们应该现实地看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阅读现象更为严重。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首先,让学生有书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挑选较好的图书,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供学生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

  其次,让学生有兴趣读。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草船借箭》时,讲述《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选》逐步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小学生对小动物、植物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问老师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每当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课外书,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课外书,如《植物王国》、《动物之谜》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再次,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初读、再读、感读、研读、悟读等。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学生恰当的读书方法,还要注重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最后,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如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想象型等,我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兴趣是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师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倡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更应教给他们的阅读方法,使其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兴趣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的去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兴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它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也可以说是阅读的内驱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首先,应慎选阅读内容,调动阅读兴趣。阅读内容应选择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感兴趣的寓言、童话、儿歌等,这样的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比如阅读《坐井观天》时,我利用学生们好奇的年龄特点,准备了一幅相关故事情节的图画,首先出示图画让学生们猜猜“小鸟和青蛙究竟说些什么呢?”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从而调动了学生们阅读的兴趣,急于想阅读小鸟和青蛙的故事。

  其次,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激发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特点,巧用这些插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学习《春天》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并按顺序说出春天的特征,接着鼓励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们讨论,并及时结合插图,给予引导,再读课文,使课堂充满了活跃的气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容易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习惯是关键。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也尤为重要。例如《赤壁之战》一课,先交代了战役的起因,接着写双方做的战斗准备,最后写火攻的经过和结果。其中在讲火攻经过时,先写黄盖写信给曹操愿意投降,再写黄盖前去曹营假投降,然后写黄盖点燃了曹军的船只,最后写曹军大败。知道了这些,对《赤壁之战》的内容就有了清楚的了解。阅读就是用眼睛看,实际上,阅读是一个处理信息的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有效的阅读,要求小学生不仅用眼睛看,而且用心“看”、用手“看”。特别是对课文以及一些有启迪的好作品,不能走马观花,需要用心体会,圈点批注,认真思索。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艰难的活动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书的最终目的是收获感受,给人启发,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善恶标准评价文中内容的是非曲直,把自己喜欢、憎恶、崇拜、向往、同情等感觉说出来。我们只有在日积月累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蓝有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