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科教学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物理,实验,多媒体
  • 发布时间:2015-11-18 13:59

  【摘要】中学生时代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培养 中学生 学习 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5)10-0047-02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与其它学科有着明显的不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特性进入课堂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以实验为基础、以实验教学为主要手段的物理教学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情境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集声、像、文于一体,具有形象、直观、声光兼备的优势,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灵活引入,化静为动,多方展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物理“浮沉的条件及应用”的教学中,我设计编辑了一个短片,配以和谐的音乐解说,有轮船、潜水艇上浮下沉、气球、飞艇等浮力应用于实际的画面,学生立刻被吸引住了,教师借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于是出现质疑问题,这些工具或物体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在激烈的讨论中,自然而然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在观察后的兴奋中进入了学习状态,相信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会有更多的感受和启发。对于好奇心极强的初中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从教育心理学来看,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图、文、声并茂的彩色活动画面,无论对设置教育情境,还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比平面的文字、挂图、单调的讲解要有效得多,超过了“实验+讲解”的教学效果,把抽象化为形象,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思想的重视和得当的培养方法。通过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要培养形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做到:首先,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使其变为自觉的行为;其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循序渐进,逐步发展。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从而持续稳定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者,培养习惯要激发兴趣,因势利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引用一些课外书上的实验、故事、趣闻,并在课余时间主动同学生讨论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最后,通过启发教学中的学练自觉感觉,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辅助实验,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以通过丰富多彩、有趣生动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分析、归纳物理概念及规律。但往往受到实验条件或仪器本身的限制,如可视性差的实验、效果不明显的实验、比较抽象物理现象等,让学生学习起来就觉得相当的枯燥乏味,并且不容易理解掌握。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师把演示实验的过程及现象更准确、更清晰、更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如:在演示“海波和松香的熔化实验”时,我们可以把实物投影的镜头对准试管中的物质和温度计,并把它投影到大屏幕上,以便学生观察、比较并读数、记录。这样,既使学生真切地看到了实验的步骤,又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加清晰可见,就比单独做一个演示实验或单独用一个固体熔化实验的课件进行演示效果要好得多。再如: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学生不明白电荷怎样移动,如果做成动画如同水流,学生一看就很明白。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及磁场的方向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出来,很容易建立三个物理量空间的立体关系,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借助信息技术之力,让实验更加简单,效果更加明显,有效增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由于物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而要将这种在一定时空内完成的物理过程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仅靠传统教学手段如板书、板画、模型、演示实验等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面临的一些困难,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比如,在“家庭电路的构成”教学过程中,可先通过课件分别展示各种电器,并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然后再通过动画形式展示它们是如何接入电路的,整个家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分别用图像的分解法和组合法加以分析、讲解,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物理教学中有时需要教师举出许多生活事例,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许多生活现象,而那些生活现象有的学生能及时的浮现,而有的学生可能忘记或是在平时根本就没有注意,从而影响教师的讲课。如果教师适时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时空”的独特作用,用事先制作成的视频音像资料,播放一段相关的教学资料再现场景,就能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再如,对于课堂上学生探究活动中的有关记录、小练习的解答情况,通常只能在教师巡视后,让学生们将他们的答案写在黑板上,这样时间利用率较低。我们可以将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问题,通过实物展台展现在屏幕上,进行改错讲解,不仅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结构,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拓展资源,搞好探究性学习活动

  素质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物理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或书本上的实验是远远不够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好为物理课程的拓展、探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让学生在网上探究望远镜的种类;防盗门“猫眼”的成像原理;近视眼的发病率、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等。将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知识点和有关概念变得更易于接受、兴趣性更强,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理论与社会现实的结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检查学习效果,又能让学生关注社会上的一些实际问题,并提出建议,真正把“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对于教学过程来说,信息技术和其它教学媒体一样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将其与物理教学整合,追求的不是简简单单的运用,而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任务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更好地达成,教学效果得到更充分的展现。在推进“减负”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进程中,要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教师就应当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机整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激情,让学生参与物理教学的意识更强,对物理概念现象的理解更深刻,完善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推动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让物理教学插翅添翼。

  邓兆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