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新闻播报推动无字阅读的策略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信息时代,新闻素材
  • 发布时间:2015-11-18 10:09

  【摘要】社会是一本大的“无字书”,关注社会新闻也是推动无字阅读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拟从新闻播报入手,探讨推动无字阅读的策略:有效获取新闻素材,拓宽课程资源;积极构建新闻播报课教学模式;多元评价新闻播报活动等方面引领学生感受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书”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闻播报;无字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5)10-0014-03

  我国的历史学家张舜徽说:“天地间有两种书:一是有字书,二是无字书。有字书,即书本;无字书,便是万事万物之理以及自然界和社会上的许多实际知识,除书本外,还应多读无字书,以扩大求知领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好社会这本“无字书”不容忽视。

  当今,科技迅速发展,我们人类已步入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新的事物层出不穷,新的社会现象不断衍生,各路媒体诸如报纸、电视、网络等都在向我们呈现纷繁浩瀚的社会新闻。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关注社会新闻,也是推动无字阅读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新闻播报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兴趣,还能拓宽语文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信息整合、倾听与表达、思考与质疑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把“小课堂”放眼于“大社会”,积极利用有效的策略将读好“有字书”与读好“无字书”巧妙结合,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参与社会。

  一、有效获取新闻素材,拓宽课程资源,推动无字阅读。

  信息时代,新闻素材铺开盖地,如果新闻素材选择方法不当,会让学生在大量的信息面前无从下手,感到困难,甚至会无法激起学生参与新闻播报活动的兴趣,最终导致这项活动无益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在获取新闻素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新闻素材的探讨价值,合理地选择和提取有效的新闻素材,做到素材与生活有机融合,使引入的新闻素材恰到好处,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一)关注时事,选取靓点新闻。新闻素材具有时效性、焦点性,是一种不断生成、发展、变化中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时事,加强时事教育,既可以激活课堂,又更具教育说服力。首先,教师要做有心人,时刻关注和收集家乡、国内外的新闻,将最新最近的时事及时、恰当充实到教学中去。例如,我们放寒假前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链接之前他们关注到的时事新闻: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上海市黄浦区外滩在群众自发进行的迎新年活动中发生拥挤踩踏事件,截至1月1日22时,已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他们通过回顾具体的文字与画面,会更深切地感受到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带给大家的痛苦,从中吸取惨痛的教训,提高安全意识与避险能力。

  (二)留心社会,捕捉热点新闻。“热点”指当前社会热议的话题,可以突出反映当前的社会问题。我们利用微型新闻播报课,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了解社会、走近社会,聚焦社会热点无疑是一个便捷、有效的途径。课堂上,教师如果把鲜活的社会热点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关注社会,定会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促进学生客观地认识社会,培养良好品德的形成。例如,上阶段被社会媒体曝出的新闻“老人被扔到荒郊等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课堂上当一名学生播出这条新闻时,孩子们讨论激烈,纷纷畅谈了自己的认识。有的强烈谴责了当事人子女的不孝,有的表达了对老人的同情,还有的结合自己平时的表现谈出自己了对“百善孝为先”更深刻的认识。学生捕捉社会热点,关注事态的发展,发表个人观点,对照反思自身言行,水到渠成地达成了我们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

  (三)留意生活,采撷身边趣闻。生活纷呈多彩,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收集信息、甄别信息,采撷生活趣闻,增长知识,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新闻素材的获取渠道非常广泛,除了时事报道、网络搜索、报刊文摘等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挖掘,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见闻事件记录下来。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他们就一定能给你交一份满意的答卷。须知,社会就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无字书。

  二、构建新闻播报教学模式,推动无字阅读。

  (一)自主播报,激发兴趣。为激发学生关注时事的热情,教师可以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优化作业设计,尽可能减少课内作业,鼓励学生每天抽出时间关注社会新闻,摘录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时事新闻。利用课前几分钟或每周一次的新闻播报课让学生播报自己感兴趣的、或深深触动内心思考的新闻,(可以是时事新闻,可以是社会热点话题,也可以是身边新闻)。当然,在开展此项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指导,以身示范,教会学生如何捕捉新闻素材,如何获取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在学生播报新闻前,教师要告诉学生如何从“纷繁”中获取优质的新闻素材,通过自己的精心整理,让新闻播报变得简洁又流利。在学生播报新闻时,教给播报技巧,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对能产生共鸣的新闻素材表达个人观点,评论他人观点等。最终实现“播新闻--评新闻--辩新闻”的局面,让学生学会思考,敢于质疑,从小拥有关注天下的情怀,逐步拥有丰盈的内心世界,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真实的学识才干,同时感受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书”的独特魅力,激发关注社会现实的兴趣。

  (二)主题播报,提升能力。社会中许多热点新闻话题往往能使学生激起浓厚的兴趣,引发深入的思考。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也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对此教师可提前布置的辩论话题,让孩子们用多种方法自己收集资料并归纳整理。先由学生播报与此次事件相关的新闻,再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这样活动的开展,孩子们热情高涨,都精心准备,争着把自己搜集到的各方观点或自己的观点与大家分享。课堂上的针锋相对,更是对语言表达、思维的一次锻炼,也是对学习成果的最好检阅。

  三、多元评价新闻播报,推动无字阅读。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让播报活动充满情趣。新闻播报活动可以综合体现学生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思考能力等。因此,在新闻播报课上,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播报表现(包括表情自然、吐字清楚、表达流畅、音量适中等),播报内容、播报人观点、听众表现等方面进行细致评价。让孩子们在有章可循的评价中体验到关注新闻、播报新闻的乐趣,感受到社会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而喜欢在独特的无字阅读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让播报活动充满和谐。在新闻播报活动中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家长参评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可以增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让播报活动充满和谐。孩子们为了能够客观、正确地评价别人的播报表现,播报内容、播报观点,就必须认真倾听,认真倾听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此外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播报员也能通过自己的评价、老师、家长的评价发现不足,同时还能培养其自信、勇敢的品质,增强学习的动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三)评价方法多元化,让播报活动展现异彩。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实现正确评价的目的,落实全面评价内容,指引灵活评价标准的保证。新闻播报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分层评价,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等评价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每一位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播报的兴趣。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课外评价方面拓宽评价途径。学生对新闻类别的兴趣不同,搜集、播报的内容也就比较广泛,新闻播报课上有些孩子播报出的新闻是社会热点话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能积极发表个人观点,但有些孩子播报出的新闻内容也不错,却没有引发更多同学的思考。课堂上时间有限,老师又没有太多的时间启发引导,难免会让这些听起来也不错的话题悄悄溜走。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学生参与新闻播报活动的热情。为此,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家利用父母手机录制新闻播报微视频,上传至班级微信群,班级QQ群,利用网络平台让更多的孩子展现自我,让更多的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点评,这样不仅有利于客观、全面地评选出班级“最佳新闻播报员”、“优秀新闻评论员”,也更有利于调动孩子们保持进行新闻播报的兴趣。

  综上所述,社会这本“无字书”能架起心灵与自然、社会的桥梁,展现出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孩子而言,是一生受用的。教师利用有效获取新闻素材,拓宽课程资源,积极构建新闻播报课教学模实,多元化评价新闻播报活动等策略,能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新闻播报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书”的独特魅力,同时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客观地认识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参与社会。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陈永其论文《探索新闻素材在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3]虞素霞《在新闻播报活动中的反思》

  李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