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苏教版,教材,陶行知
  • 发布时间:2015-11-18 14:12

  【摘要】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课堂提问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自我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问,课堂上能师生互动,学生能够获取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教师还可以获取反馈信息,达到合理引导学生思维的目的。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引入深思的教学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关键词】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 锦上添花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5)10-0058-0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知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知,只在每事问。”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重要手段;提问是教师把学习内容传授,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课堂提问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自我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问,课堂上能师生互动,学生能够获取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教师还可以获取反馈信息,达到合理引导学生思维的目的。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引入深思的教学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

  一、精心设计课堂,抓住每个提问点,明确提问目的

  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是提问的关键环节,问疑的层次,数量都要在各课时合理布局,对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可能反应等都要有所考虑,问点要明确具体,要灵活应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提高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与有效率,也要考虑学生参与的广度。这就要求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不能只把眼光集中在优等生身上,还要考虑中等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所以我在设计问题时,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环境等问题。

  1.关键内容处提问。关键内容是指对全篇课文有牵一发动全文,或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疑点、难点等。关键的内容往往是阅读教材中能体现中心思想的点睛之笔。教中的“题眼”,诗歌中的“诗眼”,教师抓住“文眼”,再分析全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詹天佑》一文中抓住“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展开教学。“詹天佑杰出、爱国分别表现在哪儿?”结合人物神态、言行、心理活动,让学生在读课文时寻求答案那么教学目标轻松就达到了。

  2.在蕴含文句处提问。在了解课文中,有许多句子的含义是很深的,常常隐有作者的写作意图,有许多句子很含蓄,往往表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及至文章的主题,也有些句子,字面意思一目了然,然而细细品味,即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还有些句子看上不难理解,但联系全文则有“一石二鸟”的作用。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文”与“道”的教学融为一体。如:人教版第九册的《钓鱼的启示》一课有这样一句话:“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可抓住“鱼”和“诱惑”这两个重点词设问为:那是一条怎样的鲈鱼?有什么诱惑力?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在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弄清了“鱼”与“诱惑”的关系,加强了思维训练,又透彻理解了文章内容,深刻领会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关键处追踪提问。在教学中,教师切忌随便使用问问答答,因为这样简单的问答式,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产生抑制。有了矛盾才有思维能力,教师在提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后,要顺着思路逐层深入地追问第二个、第三个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附着这样的提问逐步趋向深化。追踪提问法,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要指引学生对文章曲折回旋的妙处,寻根问底,要创造问题的情境,设置疑难的条件,引导学生去冥想、沉思。比如,在讲《珍珠鸟》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珍珠鸟的性格特点,可分为下列几个前后相关的问题:(1)针对珍珠鸟的外形特点,问“珍珠”一词的意思?(2)根据下文说说雏鸟与我亲近的过程?为什么说它淘气?(3)“淘气、信赖”都是形容人的,用来形容鸟合适吗?为什么?这些问题都紧扣课文中心内容,对学生理解课文起了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引导作用。

  二、优化提问方式,增强提问的实效性

  优化提问方式,教学一篇课文,一般要经历初读感知,自主释疑;熟读课文,大胆质疑;品赏诵读,互动解疑;拓展泛读,启思归一等四个环节,每个教学环节都有不同的要求。我在教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山谷中的谜底》时,是这样设计提问的。1.初读感知,自主释疑。用疏导性的提问方式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扫清课文中的障碍,初读理清文章中的脉络,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要求学生做到;①划出不认识的字,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③找出山谷中的谜是什么?④山谷中的谜底是什么呢?我认为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定向阅读,可以又快又好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2.熟读课文,大胆质疑。根据课题采用引发性提问方式这一环节的提问,我是通过引发性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一开始上课,我就在黑板上先板书“谜底”两个字,然后问学生;“你们想知道什么?”接着在“谜底”的前面加上“山谷中的”三个字,再问学生;“山谷中能有什么迷呢?”“看到题目你想到了哪些问题?”这一问学生的思路就一下打开了,“山谷中的迷是怎么形成呢?”“山谷中的迷底会是什么呢?”这就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课文。3.品赏诵读,互动解疑。采用探究性提问方式,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重点、难点、分清事情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这样提出问题的:“读了课文你发现山谷中的谜底了吗?”“把你发现的说给大家听听。”我就围绕着“谜底”进一步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欲望,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可以发现:①山谷中的迷是什么。②山谷中的迷是怎样形成的?③是谁发现的?其他人为什么没发现?说明了什么?④谜底是什么?⑤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示?懂得什么道理?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探究发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通过探究性问题的引导学生不仅读懂了山谷中的谜底是什么、是怎样形成,还明白了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由此可见,在精读理解环节中,精心设计一些富有探究性价值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

  总之,我认为: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缺少的教学技能,恰当的运用提问,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情,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课堂提问已经成为我们当前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我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有效方式,使课堂提问成为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摇篮。

  刘岩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