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个性化阅读,李白
  • 发布时间:2015-11-18 10:22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5)10-0017-01

  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在我看来,它是学生个性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别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必要条件中,体现在主体方面就是阅读能力。从生理方面说,学生必须有对语言符号的感觉、传导、反应、识别的能力;从心理方面说,学生必须有对文本信息的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能力;从实践方面说,学生必须有对文本的同化、顺应、重构、整合的能力,而这些阅读能力的习得离不开足够的读书训练时间做保障。

  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意味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因为无论打开哪一篇课文,就等于进入了一座民族与世界、古代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宝库。譬如,与文本中屈原、陶渊明、李白的“高尚、淡泊、豁达”对话,学生在文本中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了美的心灵世界。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比昨天更聪慧、更善良、更宽容,变得比昨天更复杂也更单纯,更聪明也更天真。

  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意味着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读文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新奇感、神秘感、无畏感走进一个个文学“迷宫”,迈进一座座文学“殿堂”,探索一块块文学“新大陆”。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因文而异,适当的切换阅读视角。如果把目光投向文本,只需获得作品的原义;如果把目光投向作者,那是要获得交往的意义;如果目光投向学生自身,那理所当然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学生每一需要的具体满足,都源于对文本中相应精神因素的探究、占有和享用。这些精神需要的满足和自我实现,恰恰是学生向健全人格发展的条件。引导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咏,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读出他人未曾有过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当然,学生创造阅读得出的结论有的难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够完善的地方,甚至包含错误,但毕竟比那些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观点要好得多。在创造性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容忍学生“错误”,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让学生意识到“与其得利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正确引导学生装造型阅读的要义还在于让学生从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习惯于倾听不同的违章,见识各种各样的观念,进而造就他们宽广的胸襟,培养他们民主的性格。

  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同时还意味着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教师要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创造者;由金口玉言的“师皇”转变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由知识的仲裁的“法官”转变为智慧和人格赢得人心的组织者。这样,教材的呈现方式就不再是“圣经”,而是“剧本”;课堂就不再是一味的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学生就不再是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知识的回收站,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思想活跃的智慧者。

  赵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