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苏霍姆林斯基,教育
  • 发布时间:2015-11-18 14:50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5)10-0067-0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启发和培养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我们的教育得到学生的认同,并内化为学生自愿的行为,自觉的要求,是教育成败的关键。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达到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就如何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我注意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遵循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引导他们“自我教育”。

  学生原本的思想状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程度,是其是否接受教育的基础。所以,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时,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发展规律,从他们原有的思想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例如,现在的中学生生活条件优越,讲排场,比吃穿,挥霍浪费现象严重。在我班就出现了“过生日,送人礼”的现象。动辄送几十元,上百元的礼物,回送的更要加倍,给家长造成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助长了互相攀比的坏习气。根据中学生心理具有的闭锁性和社会性的特点,他们渴望友谊,珍视友情但又不知如何发展友谊以及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的状况,我引导学生们思考几个问题:①在你过生日时,给你送的礼物最贵重的同学是你最好的朋友吗?②接受贵重礼品时,你在想什么?③送出贵重礼物时,你想到了什么?通过引导,学生们倾诉了“接受礼品时,高兴之余,想着如何还?”“送礼物时,妈妈不理解,不给钱,闹起家庭大战”等尴尬事情。由此,我因势利导,给他们剖析了“好事变坏事”的原因,举例阐明了“什么是真挚的友谊?”“送贵重礼物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最后,让同学们讨论:用什么方法向朋友祝贺生日?通过这次教百活动,同学们加深了对友谊的认识,摈弃了送礼的坏习气,培养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深调查研究,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注意观察了解每一位学生,就某一教育主题做充分的调查研究,了解事实真相,明确教育目的,在学生思想发展的全过程中,抓住最佳教育时机,适时地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三、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引路,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要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促使他们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但教学方法较死板,学生对他有逆反心理,上课时,课堂纪律不好,我多次做工作,仍无好转。通过思考,我意识到:我的教育根本没有引起学生共鸣,他们只认为那是说教。于是,在班会上,我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喜欢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因为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值得我去学习。今天,我们不带任何成见的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老师有什么优点?”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共总结了语文老师的9条优点。我一一列在黑板上。我又问,“咱们的语文课上得好,还是英语课上得好?”“当然英语课上得好?”大家纷纷说。“那么你们在上语文课时哪点不如上英语课?在上语文课时有什么缺点?”同学们共列出了11条缺点。对照语文老师的9条优点,学生们惭愧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我们班上语文课的纪律好多了。

  四、形成优良的班风,为“自我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优良的班风可以促进教育效果。在具有优良班风的班集体中,对一切道德的行为,良好的表现都会得到一种支持,肯定和鼓励,而对一切不道德的行为表现会造成一种强人的压力,促使其得到转化。每个积极向上的学生会得到信心,勇气和力量,他们心情舒畅,如鱼得水,成长得更快更好。品德,学业较差的学生会受到良好班风的感染,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向好的方面转化。

  五、及时经常表扬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树立榜样,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及时,经常表扬在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同学,给其他同学树立身边的榜样,使他们能随时对照榜样,检查自己的行为,促成“自我教育”。总之,自我教育是人的内在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应善于使用这个“法宝”。

  刘焕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