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农村学生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效果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兴趣,思维,鲁迅,农村
  • 发布时间:2015-11-18 14:07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5)10-0053-02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应过程,让思维的花朵在课堂上争奇斗艳,是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和努力方向。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是提高课堂效果的主要途径。实际工作中,中学语文的薄弱在农村,激发学生的思维理念在教师,我们应该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尊重这种差异,作为一个工作在农村多年的教师,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各类主题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思维训练、技能训练和展示自我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演、表现自己,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者为参与者。例如在九年级上册鲁迅的《藤野先生》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感悟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思想,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写法,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题,贯穿整个教学始终,要求学生对在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描写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的用意是什么?等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这样就能引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分析,课后共同探究,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文章内容和含义,领会作者写作方法,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各种回答,哪怕是不正确的,在讲台上的我们都要学会倾听,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抓住启迪学生思维的契机,引导学生的思维走进一个体验、探究、发展的世界。同时,应多给学生一些鼓励,确保其拥有课堂上的存在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

  兴趣是思维的基础。只有有了兴趣,人的大脑才能处于兴奋之中,人的思维潜能才能被挖掘出来。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是我们教师达到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时机。比如,在上七年级语文上册《王几何》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结合魏巍笔下《我的老师》进行对比,两位作者写的都是老师,但老师不同。先对着标题,猜想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引入思考,学生为什么称王老师叫王几何呢?细看课文,作者对老师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进行描写,令人发笑的部分进行讲解,文中细节是令人深思的根本之所在,使得学生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感受这位老师的形象;其次,要善于运用阅读的教学形式。多阅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乐趣。教学中,我常常结合实际,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保持对课堂的新鲜感。课堂上,开展一些竞赛的形式,如:朗读比赛、演讲比赛、故事大赛、知识竞赛等,适当给予获胜的同学奖励,或者组织学生模仿老师提前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讲课,锻炼学生的能力,开发其思维潜能,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思维;最后,鼓励学生课堂质疑。“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课堂教学中,我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的能力,着力让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学习乐趣。

  三、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科学证明,在集体意识驱动下的学习效果更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不仅能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培养集体意识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在课内或课后开展集体讨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组结“一帮一”、“二帮一”等形式的帮扶小组,也可以开展一些辩论赛活动,让学生在集体谋划的过程中,深刻理解要学习的知识,掌握要点和要领。整堂课,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学生们不但接受了本堂课的知识要点,同时还对之前的课程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复习,受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注意的是,当学生在讨论时,作为老师不应过多地干预,讨论交流后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加以引导,这样让学生能真正将思维发散到无穷无尽的自由境界,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经济时代呼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培育开发创新能力,只有从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盛存亡这个高度来认识,才能把握培育创新能力的深刻意义和重要性,激励我们不断开发个人的创新能力、个人所在企业或单位的创新能力,以至我们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尤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要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语文教学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在农村。可以说,农村语文教学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艰巨而又前景广阔的大舞台。说艰巨,是因为农村学生生活面窄、见识少、读的少,没有城市儿童那种视角广、内容多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我们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果”是教师永恒的主题。实际工作中,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有很多,但我们要在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思维时,一定要特别注重结合实情、实景,切不可在不适合的情况下使用不适合的方式,适得其反。只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创新,合理、正确使用各种方式,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策略很多。我觉得首先要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会他们学习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周邦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