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5)10-0080-02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个独立段的教学内容。对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角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却不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指、描述角,所以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这样设定:“结合生活情景及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领悟角的一些特征,感受角的生活原型;会用尺子画角,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把“角的大小的决定因素-与两条边叉口张开的程度关,张得越开角越大,反之越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作为本课的难点来进行突破。

  一、动手实践建立角的表象

  教材提供了校园的情景图,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角无处不在:门、足球的边界、花匠的剪刀、三角板、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教材用颜色做了标记,让学生知道角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用笔先自己画下自己认为的角的样子,并选择有代表性的贴在黑板上,通过画一画的方式让学生感知角。然后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毛线、硬纸板、图钉等教具让学生分小组动手做一个角,并上台展示小组合作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小组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展示的过程中强调图钉作为顶点是尖尖的,出现的毛线弯曲不直等盲点,然后设问怎样才能画的直直的?借助尺子、三角板等工具,并通过纠正让学生在反复的展示中逐渐掌握“角边是直直的”这一知识点,为后面的有关角的知识做好了铺垫。然后再让学生观察一开始画的角,有什么不对并改正过来,这样设计既有数学味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实际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儿童的智力活动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只有在通过亲身操作获得的直观经验中才能做出正确抽象的概括,形成数学概念和法则。因此,在角的大小的这一教学环节设计时,我摒弃了以前用活动角的教学设计而是改为变魔术的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直观性操作性强。事前准备好两个长纸条,两个组合在一起便是一个角,交叉点是角的顶点,直直的是角的两边,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把角变大和变小,学生在有趣的操作过程中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是关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仍然是无法确定的。于是拿出魔术剪,从一条边开始剪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感知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还让学生体会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紧扣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角在这册是第一次出现,但是学生也不陌生,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二是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三是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如通过画心目中的角和用毛线画角、三角板提炼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尤其是利用图钉和毛线等实物抽象出角的顶点“尖尖的”,角的两边“直直的”这两个特点。而魔术剪的设计在“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点上更是扣紧了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上。

  四、语言规范培养数学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并必须借助语言的表述,因此,在教学中,语言准确,用词严谨恰当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科学性,在讲述和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的叙述,锻炼数学思维。

  总之,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价值,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郝春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