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5)10-0029-02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优美、语言生动的佳作,教学这样的文章,教师要融之以情,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语文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情感教育的培养:

  一、凭借教师自身的情感,去引领学生的情感

  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人,都体验到: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对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为教学开辟一条“以情育情”的通道,用教师的自身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为此,全身心的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情感基础,在生活和学习中,使情感成为教和学的联系纽带。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要以爱子之心去爱生,以教子之诚去育人,在生活中关爱学生,给学生以无形的温暖,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如《傅雷家书两则》,傅雷写给远在国外儿子的信,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那份动人的舐犊之情,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

  其次,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引导学生去研究:面对艰难险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学生理解和体验,获得了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从而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由此看出,做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利用优秀的教材文本,来陶冶学生情操

  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反映了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隐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如《木兰诗》中,学生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忙碌织布,勤劳能干的木兰;扶机叹息,善解人意的木兰;行军匆匆,坚毅勇敢的木兰;辞官回乡,女儿本色的木兰。教师引导学生从诗的感情色彩到具体形象,是培养学生感悟到产生情感的过程。谁不为之动情?谁不对木兰充满敬佩之情?此时无声胜有声。如《诗经》中的《蒹葭》,选取一个特定的场景:在深秋的清晨,一位恋者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河畔,徘徊往复,魂不守神地寻求他(她)思念的恋人,诗中蕴含了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音乐美。因此,可以想象它带给人的美感可以说非常丰富的。艾青《我爱这土地》,诗中所表达出来的就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乐、共伤悲,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对初中生来说,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如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患意识;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热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无不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

  利用好优秀的教材文本,更能够解决困扰在学生心中的情感纠葛,因此,面对“早恋”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完全有责任去引导和教育学生,让他们“感悟爱的美好,明白爱的责任”。组织、引导学生去阅读、品味教材内外的描写爱情的经典作品。如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课外名著中的罗米欧与朱丽叶、刘兰芝与焦仲卿、林黛玉与贾宝玉等。通过这些作品和人物形象,使学生会对爱情产生热爱、尊重和敬畏之情,从而接受美的熏陶,丰富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来呼唤学生情感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情趣,实现学生的阅读情感与作品的充分融合,让学生走进作品,与人物一起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从积极的情感出发,抓住作品中蕴藏的丰富内涵,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调动情感,深入学习。如《我的叔叔于勒》让学生自写自导自演,能够让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该课的情感目标就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得以实现,内心的爱憎情感表达也就油然而生了。如朱自清的《背影》,在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增强了学生对父辈的敬爱和尊重之情。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在这里都得到了最好的表达。

  总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强调情感因素,以情营造教学氛围,以情再现课文形象、意境,以情朗读,以情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学情感熏陶的良好途径。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于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走向进步。

  张兴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