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其对策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辍学,厌学,青春期
  • 发布时间:2015-11-18 15:15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党和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了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对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的政策和营养改善计划,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然而,受经济、文化、社会、学生自身条件的影响,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时有发生。虽然政府、学校、教师采取有效措施,齐抓共管,但是,每学期仍然有部分学生流失。

  【关键词】农村学生 辍学 原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5)10-0082-02

  现本人根据多年来的班主任经验及对我校部分学生流失情况调查,进一步分析学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几点控辍保学的建议。

  一、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

  (一)思想意识原因。过去在文化和经济相当落后的条件下,每年大中专毕业只是凤毛麟角,谁考上中专、大学,谁就跳出农门,吃上“商品粮”,拿到“铁饭碗”,分配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学生家长不管砸锅卖铁也拼命送子女上学读书。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意识影响下,初中教育也曾经红红火火。但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部分家长看到一些个体户,虽然没有文凭,甚至有些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却能赚大钱。学生和家长看到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艰难的现实,从而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意识。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现在连大学生都不包分配了,千军万马向考公务员的独木桥上冲,可是能考起的又有多少人?许多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上学还有什么用?而且上学要花不少的费用,得不偿失。不如让孩子早点学些手艺外出打工,做生意,一年少说也能挣二、三万元。这种思想意识使学生厌学、辍学,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

  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意识不仅冲击着家长的致富欲望也冲击着中学生追求时尚的欲望。每当逢年过节看看那些外出打工的“先哥”“先姐”们凯旋而归,花枝招展,招摇过市,颇显“风光无限”。俊男靓女们的高谈阔论外面的“花花世界”使这些原本厌学的中学生们羡慕之情油然而生。为了实现自己眼前开心、时尚的生活,义无反顾的投入到打工的大潮之中,把求学路终止在美丽的花季。

  (二)家庭原因。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无人照管而辍学。党和政府关注三农,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采取了劳务输出的政策——调集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到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打工,既缓解了东部地区劳动力紧缺问题也推动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外出三五年的打工农民归来后,切实改善了生活条件,一幢幢小别墅拔地而起,一切都那么富有生机。打工致富热冲击着千万个家庭,由于受到打工热潮的冲击,很多家庭都是夫妻二人双双外出打工,子女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处,有的甚至将子女单独留在家中,两位老人要照看少的三、四个,多的五、六个孩子。虽有老人的照料,但老人年老体弱,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力监管好。孩子们正处在逆反的青春期,与老人之间产生代沟无法沟通,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老人们束手无策。远方的父母们对孩子的关爱就是给钱、买衣服,买手机,这些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严管和疼爱,感受不到家的温暖,却品尝到孤独、寂寞的滋味。亲情教育长久缺失,是非观念得不到强化,孩子缺乏自立自强的品质。得过且过,自暴自弃,对学习无兴趣,对生活无情趣,做坏事却一堆堆。不愿读书,只盼游手好闲,最终辍学而去。

  (三)学校原因。首先,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情感教育缺失。部分教师教育学生方法不当,对后进生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教育,过激批评甚至体罚大大挫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反而激化了师生之间的矛盾,产生了对抗教师的情绪,在课堂上当众顶撞教师,甚至辱骂教师。其结果是:教师伤心,学生失去信心。情感教育的缺失,加剧了学生的辍学。其次,应试教育模式的根深蒂固,导致辍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各校应试教育却搞得扎扎实实。在中考指挥棒没有改革的情况下,使办学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以成绩考核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考核教师的年终绩效,评先评优,晋级晋升都与教学生成绩挂钩。推行素质教育多是流于形式,在全面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各科老师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部分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减负却成了一纸空文。单一枯燥的学习生活,学生兴趣索然,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许多后进生的个性特长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难以实现必然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辍学。

  (四)学生自身原因。由于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自控能力弱、情绪易冲动。有的学生学习不好,自暴自弃,思想消极,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因为父母都外出打工,这种不健康心理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使部分学生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其次,不良信息的诱惑导致辍学。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自我约束力弱,经受不住网络的诱惑。经常背着老师和家长结伴出行游戏厅场所,沉迷其中,逃学、厌学、惧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时有发生。在学校,听不进老师的劝导,在家对抗父母的教育,晚上沉醉于网络世界,课堂上昏昏欲睡,学习一塌糊涂,辍学在所难免。

  二、控制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对策

  (一)依法制辍。法律行为是控辍保学的有力保障。控制农村中学生辍学,必须有当地有关执法部门加大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首先有关单位要通过新闻媒介、法制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使家长和学生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其次,加强依法治学的监督管理机制,杜绝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同时还要加强校内及周边地区治安整治,学校要联合公安、司法等部门共同整顿学校周边环境的秩序,还给青少年一个健康、洁净的生活空间。再次,要建立一套让辍学的学生返校的管理制度。由政府牵头,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加强宣传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及家长都要明确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对国家、社会必须履行的义务,不完成义务教育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对拒不履行送其子女上学的家长或监护人,要依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视其情况,给予必要的经济和行政处罚,并责令家长或监护人送其子女返校。对无视法律,擅自雇佣童工者,除责令其立即退回外,严格按《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劳动法》等规定,依法给予制裁。

  (二)落实责任制,强化政府行为。政府行为是控辍保学的关键。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而义务教育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打基础的,地方人民政府必须切实肩负起这个历史责任。政府要依法行政,明确规定控辍和回收流失生工作实行分级责任。每年春秋季开学,地方政府,要划片分工负责,组织干部、教师深入基层和农户督促动员学生入学。县、乡镇、村委会要真正落实责任制,层层负责,一抓到底。对那些未能让孩子接受完义务教育的监护人实施必要的教育、劝说乃至惩罚等措施。

  (三)强化学校行为,学校行为是控辍保学的基础。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观。对后进生多鼓励,用情感唤起情感,以心灵的碰撞激发出他们进取的勇气,用师爱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据学生实际改进教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后进生进得来,留得住。其次,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学校要明确办学方向,端正办学思想,着眼学生未来,不断改善育人环境。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再次,加强家校沟通。班主任定期开展家访活动,搭建教师、学生、家长沟通的平台,共商教育良策。大力宣传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更新观念。对学生加强理想教育,信心教育,明确目标,增强学习的信心。

  总之,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较为复杂,情况较为突出,需要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的通力合作,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共同加强控辍力度,只有群策群力,才能把控辍保学工作做到实处,才能让每个孩子依法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

  左福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