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5)10-0095-02

  体育教学要重视德育的渗透。体育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明确德育目标,把德育教育悄然无声的渗透在教学中。例如在耐久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恒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足球或篮球比赛中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等意志品质。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过程中,也要经过粗略认识——初步掌握——灵活运用的过程。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我们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刻苦练习。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所遇到的困难,从而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

  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时机。体育教师要参与政教处德育目标的制定。使学校集体活动与德育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我校每年都举办校运动会,这就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最好机会。作为体育教师,我经常鼓励学生参加比赛,为班级争光。某个班若得到第一名,参赛选手也觉得光荣,某个班未能取得好成绩,参赛选手也未能给集体做贡献,今后也能努力锻炼为班争光,从中选取优秀的运动员参加区运动会,让他们有机会为学校争光,若取得好成绩,他们也倍感骄傲,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逐步起来了,把这种动力运用到学校其他工作中,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学校的体育活动是体现集体主义感的好机会,有一次我组织我校的篮球比赛,每班为一个队。当然学生的篮球技术参差不齐,我发现技术好的学生非常“独”,只注重自己的表现,往往这样的班级成绩不是特别的理想,在比赛结束后,虽然这样的学生得到了“优秀篮球运动员”的称号,但他们的班级却榜上无名,我此时不失时机的对他们进行了教育,使他们明确集体活动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要掌握集体活动的本质,使大家共同进步。所以集体成员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好成绩。我特别举了一个例子:当年洛杉矶湖人队拥有奥尼尔这个强大中锋,科比布莱恩特全联盟最优秀的外线球员为什么没有获得总冠军呢?为什么会被底特律活塞队击败呢?就是因为湖人队未遵循集体活动的规律,两大主力都想表现自我,各自为战,最终被按集体活动规律的活塞队击败。通过我的总结,得到“优秀篮球运动员”称号的学生不再趾高气昂,还略显羞愧。我想我的说教起了一定的效果。当我再次组织集体活动或比赛的时候,这种“独”的现象就很难见到了,我想此时我也为我校的集体主义教育做了一定的贡献吧!

  体育课在室外进行,经常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此时教师应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在一次“投铅球”教学中,我反复讲解动作要领,做了多次示范。然后,请一名平时体育素质较好的学生试投一次,不料这名学生没有掌握好动作要领,铅球脱手,险些砸到自己。学生们都吓了一跳,叫谁试投谁不敢。这时我没有批评他们及时停止练习。又细心讲解了动作要领,并耐心做了示范动作,讲述姚明曾带伤参加比赛为国争光的事迹。学生们有了榜样的引领,终于明白:只要树立信心,勇敢一点,困难就会克服。当我再次问谁来试投的时候,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我想这一定是最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体育教学是我永远学习钻研的课题,教师虽然是教学的指导者,但学生才是主体。如何把德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之中,关键看体育教师如何引领。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把德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多晓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