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深化教育改革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教育改革
  • 发布时间:2014-08-27 13:22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重大部署,特别是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对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教育改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了哲学史上合理因素和正确阐明了实践的本质以及其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强调的是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自然物质基础,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十八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实践的决心。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物质性。实践是一种物质性的活动,是可感知的客观存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也阐述了关于实践的物质性。实践活动是人类发挥能动性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第二,人类实践的自觉能动性。实践活动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和探索世界,体现了自觉能动性。而与人的意识不同之处在于物质的性质和形式。

  第三,实践具有文化进化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社会性是说实践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任何个人活动都不能离开社会单独进行。历史性是指实践的性质、范围、水平乃至内容等都会受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也会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自身。

  二、教育改革的原因

  所谓改革,就是改掉存在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更加合理完善。因此,要回答为什么要改革教育,那么就应该可以从了解分析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弊端、存在的问题这个角度,进一步理解。其表现可以归类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功利的高扬,误导教育目的

  功利的高扬,是现代社会的突出特征。社会赋予教育以发展的使命,教育把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置于首位,湮没了教育内在的育人的功能。在我国的公众看来,读书-出人头地,谋得更好的职业,直接跳出农门,生活可以改善等等的目的才是接受教育更为现实的一面,也是他们之所以会为了孩子的教育而不惜倾家荡产的动因所在。

  (二)教育内容的片面性

  由于以考试为选拔的主要手段,加上现行考试制度不完善,导致学校教育内容被分为考试内容和非考试内容。考试内容被大大强化和扭曲,学生学业过重,不仅德育、体育、劳动教育被削弱,智育也存在严重片面性。非考试科目的学习走过场,如书写能力、动手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等这些在未来社会非常重要的基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被重视。特别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内容结构明显偏重于科学知识,因此,基础教育的内容便理所当然的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作为主流。

  (三)教育机会的公平性

  教育机会和资源不公成为教育的一大伤痛。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是很普遍的,不仅存在于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的教育机会不公平也是怵目惊心。最为突出的就是农民工子女异地就学、农村儿童就学问题。长期以来,教育投资重大城市轻小城市,重城市轻农村,重重点学校轻一般学校,人为导致不同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相差悬殊。

  三、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举措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四、江苏省教育厅对教育改革所采取的措施

  (一)高考方案

  江苏新一轮考试招生改革的方向:第一,在义务教育方面,免试就近入学。第二,关于中考,江苏将减少中考考试科目,精简考试内容,缩短考试时间,探索建立初中学业测试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中考改革方案;第三,关于高考改革,江苏将遵循几个原则:一是合理地确定考试的科目和计分方法,二是要提高高校对考试科目的要求和学生的自主选择,三是强化学校的自主招生,四是将由考试专门机构来实施,政府加强管理,社会加强监督。

  (二)义务教育不能有重点校,不能办重点班

  江苏义务教育继续朝着优质均衡方向发展,会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引导办好每一所学校。相对发达的地区还应尽快消除农民工子弟学校,使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城待遇。“不需要交赞助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就近入学,这才是真正的义务教育均衡。”

  (三)拟推教师县管校用破解择难题

  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缓解择校难,关键是有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推进教师流动常态化,研究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用’的模式。”

  “县管校用”是指教师的个人编制从学校剥离出来,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教师不再是“一校所有制”,教师去哪一所学校任教由教育主管部门“调配”。“对于”县管校用“的模式,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表示,这是今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但是各个县市情况不一样,推进的进度会有些差别。“

  五、教育改革执行过程存在的难度

  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改革的大方向是好的,但是如何深入改革,既让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又能创造出一个更加科学的高考方式才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从制度的出台到具体的落实实施,中间要走很多环节,怎样保证这些环节延展既定目标实施是一个关键问题。例如,现在自主招生扩大了,那么怎样保证自主招生的公平,防止政治权力的干预是重要的。

  国家的富强离不开人才,人才离不开教育,良好的教育制度和体系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虽然改革的道路依然困难重重,但难能可贵的是透过这次改革,我们看到了曙光,看到了信心和希望!

  参考文献:

  [1]尹来武,赵悦.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结构问题探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9.

  [2]李洁.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内容 [J].教育研究,2008,(12)

  周小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