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点入路在颅脑外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颅脑外伤,血肿
  • 发布时间:2015-11-10 09:19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颅脑外伤手术治疗中应用冀点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颅脑外伤患者,依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术中对照组使用额颞扩大入路,观察组使用冀点入路。结果:两组病残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颅脑外伤手术治疗中应用冀点入路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病残率,可推广。

  【关键词】颅脑外伤手术;额颞扩大入路;冀点入路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10-0015-01

  颅脑创伤患者的病情往往比较凶险,需要及时地对其进行手术治疗,但是如果未能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便会导致术中暴露不充分,所以会影响血肿的清除,也会造成减压不彻底情况,所以会对疗效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会提高临床病残率甚至致死率[1]。在以往的颅脑外伤手术中,额颞入路比较常用,近年来,冀点入路的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为了深入地分析上述两种手术入路的应用效果,特开展本次研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结果,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8月~2014年8月,选取8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21~77岁,平均年龄为(42.4+2.4)岁,发病至就诊的时间为1~4h,平均为(2.3+0.3)h;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23~79岁,平均年龄为(42.6+2.5)岁,发病至就诊的时间为2~5h,平均为(2.5+0.5)h。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可实施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

  1.2.1 观察组使用冀点入路

  取患者的仰卧位,选取患者的额颞部行弧形切口,患者的耳屏前1cm部位为切口的起始部位,并要向患者的颞后、顶后等部位延伸,手术切口的中心为翼点,切口的终点部位为正中矢状线发际缘;然后选取骨瓣,患者的骨窗前界需要直达其额极部位,并且其下界需要与颧弓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咬除患者的蝶骨嵴,确保骨窗要尽量低且大,其向前需要直达患者的额底和眶缘等部位,并且其中线近前矢状窦,此外,其下达患者的中颅窝底部位;针对存在脑疝倾向,且硬膜张力较高的患者,需要对其实施骨瓣减压操作,并要将其硬膜以放射状剪开,然后将其硬膜下的血肿彻底清除,针对存在脑内血肿的患者,需要一并清除,同时需要将患者的额颞叶碎裂失活脑组织完全清除[2];针对存在脑疝的患者,需要借助于脑压板将其颞叶适当上抬,同时需要对患者的颞叶钩回疝行复位处理。

  1.2.2 对照组使用额颞扩大入路

  对患者行全麻,然后常规行额颞型切口,确保其基底部需要尽可能地靠近患者的颧弓以及中颅凹底等部位,且切口的上部需要直达患者的中线旁1cm左右处,此外,切口的前部需要直达患者的前额发际内,并且切口后部需要直达患者的耳廓上方部位。要注意结合术前的CT检查找到血肿;注意结合患者的脑挫裂伤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对患者实施额极颞极切除术;术中需要去除骨瓣减压;术中针对脑挫裂伤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切开其小脑幕裂孔[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病残率和死亡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残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3.讨论

  本研究中,对照组使用额颞扩大入路,观察组使用冀点入路,治疗后,观察组的病残率为7.5%,死亡率为5.0%,对照组的病残率为22.5%,死亡率为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翼点入路的特点就在于可以使患者的前、中颅底和鞍区等部位充分显露,所以能够有效地扩大减压区,便于术中的直视操作,所以不会对患者的视神经或者外侧的裂血管造成损伤[4]。在临床上,与传统额颞扩大入路比较,翼点入路的临床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术中损伤较小,所以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更好。(2)手术所需时间较短,术中能够迅速地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所以能够避免患者的颅脑组织长时间地暴露。(3)术中能够有效地咬除蝶骨嵴,对于侧裂血管压迫现象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所以有着确切的疗效。(4)切口小,不会明显影响患者的容貌。

  但是在使用翼点入路时,也要注意各方面的问题:(1)手术前,即使患者不存在脑疝倾向,在手术中打开患者的骨瓣后,要及时地将血肿和相应的失活脑组织清除干净,同时要对患者的硬膜行扩大修补处理,但是要谨慎决定骨瓣的去留。在临床上,骨瓣复位能够有效地降低术后脑膨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会对术后的减压效果产生严重影响[5]。(2)针对术前存在脑疝的患者,由于其脑组织搏动较差,所以术中需要实施小脑幕切开操作。(3)手术中,如果发现患者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症,需要将其硬膜撕开,并要及时地借助于生理盐水对其进行反复彻底冲洗,同时手术结束时需要放置硬膜下引流,以将患者的血性脑脊液引出[6]。(4)手术后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全面地做好并发症的防治工作,以巩固手术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颖,马俊,陈元元等.Smith-Robinson入路在C2/3节段手术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11):1199-1202.

  [2]查献才,王保华,饶斌等.颅脑外伤合并严重烧伤的治疗体会[C].//第16届中南六省(区)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181-181.

  [3]黄平忠.颅脑外伤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4):4898-4898.

  [4]郑定柯,荆国杰,姚晓腾等.颅脑外伤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2,02(16):11-12.

  [5]韦启鹏.重症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11):52-53.

  [6]吴勇,吴卫军.颅脑外伤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44-44,45.

  丁正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