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口腔科拔牙患者中的应用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拔牙,护理风险管理,口腔科
  • 发布时间:2015-11-10 10:06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风险在口腔科拔牙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2月间,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拔牙的患者共116例,随机将116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58人。对其中一组患者通过常规手段进行护理,称之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称之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中拔牙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为3.45%(2例),低于对照组的12.07%(7例),且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对口腔科拔牙患者进行相应的干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口腔科;拔牙患者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10-0053-01

  由于拔牙治疗会对患者的口腔局部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所以在术后需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其中避免风险,控制拔牙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是临床护理的主要任务[1]。因此,我院开展本次的临床护理试验,来探究常规护理模式下加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2月间,在我院口腔科进行拔牙的患者共116例,通过随机抽号的方式,将116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58人。

  对其中一组患者通过常规的手段进行护理,称之为对照组。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4例,58例拔牙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53±2.74)岁。

  另一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称之为观察组。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5例,58例拔牙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23±2.34)岁。

  通过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护理模式下拔牙患者的性别以及平均年龄差异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确定差异数据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即按照规定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健康教育以及口腔清洁护理。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护理小组培训、口腔科风险因素识别、加强医患沟通、针对性护理以及护理记录管理五大类。护理小组培训是帮助护理人员熟练护理技巧,交流口腔科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口腔科风险因素识别是结合实际病例,对患者的拔牙风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并发症发生因素进行规避;加强医患沟通是在整个的护理过程中保持与患者进行交流,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建立良好医患关系;针对性护理针对于特殊体质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指导,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护理记录管理则是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记录,并及时做好电话随访工作。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护理模式下拔牙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分别计算出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当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时,则可判定护理效果越显著。其中拔牙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包括干槽症、感染以及出血[2]。

  1.4 数据处理

  文中两组拔牙患者的各项对比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组间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当P<0.05时,可断定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拔牙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仅为3.45%(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07%(7例),通过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差异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确定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两组护理模式下拔牙患者的各项并发症对比数据。

  3.讨论

  通过对我院口腔科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统计,可以发现,在拔牙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护理干预,会加大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性。因此,我院通过临床护理试验,来探究常规护理模式下的护理风险管理是否具有显著的干预作用。

  拔牙患者的常规护理手段仅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口腔清洁指导,并没有对拔牙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各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缺乏相应的针对护理,因此在术后并发症的规避上缺少依据。

  护理风险管理则通过五方面,对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主动的分析,并针对于不同的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拔牙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护理小组培训。在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前,需对护理团队提前进行组建,并定期开展讨论会,对口腔科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于护理小组的培训,是对医护人员专业素质提升的一个过程,培训计划包括熟练的拔牙患者麻药给予以及拔牙过程中晕厥患者的应急处理等[3]。

  (2)口腔科风险因素识别。根据以往的临床拔牙病例,对多发的护理风险事件原因进行分类与总结,根据所得出的风险因素结论,加强管理措施。在口腔科风险因素识别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出现过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循证,为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4]。

  (3)加强医患沟通。在对患者进行拔牙前,需对其进行相应的健康安全教育,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的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紧张心态进行调节。在拔牙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治疗反应进行观测,并询问患者的治疗感受。

  (4)针对性护理。针对性护理主要面向合并心血管疾病以及年龄较大的高危患者。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进行拔牙时,需在心电图的辅助下进行完成,整个治疗过程需实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如遇患者异常状态则及时进行处理[5]。面对耐受能力较差的高年龄患者,则需对麻醉药的使用剂量进行控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5)护理记录管理。对拔牙的护理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并登记患者的家庭信息,方便医护人员对其的拔牙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如若患者在恢复阶段有不适症状的发生,则需提醒患者及时返院进行检查。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在术后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控制,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琳,卓彦杰,杨凤英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口腔科拔牙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8):494-496.

  [2]寇泽友.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对拔牙患者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4):139-140.

  [3]肖炜,张献珍,刘海燕等.健康教育对拔牙患者牙科焦虑心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10):117-118.

  [4]孙莉.舒适护理在口腔微创拔牙术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39(10):1245-1245.

  [5]张凌怡,滕梅荣.护理干预对门诊老年患者拔牙疼痛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0,10(3):56-58.

  张茉莉 张昆 于振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