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心内科,护理干预
  • 发布时间:2015-11-10 10:01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用药护理干预在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药物口服治疗,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不使用用药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全面的用药护理干预。结果:两组用药情况(掌握药物知识、服药时间准确、服药方法正确例数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用药护理干预在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10-0048-02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提升,口服药物属于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患者往往会存在多种合并疾病,所以其服药种类也较多,这就需要及时地加强用药护理干预,否则,患者就容易出现服药不当问题,从而可引发多种合并症如心律失常、血压下降以及血栓等,会对临床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本研究选取10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观察用药护理干预在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中的应用效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结果,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8月~2015年8月,选取10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药物口服治疗,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为59~82岁,平均年龄为(68.2±5.3)岁,其中,冠心病、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分别为13例、17例、9例、11例,病程为2~18年,平均病程为(8.1+1.4)年;观察组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为61~84岁,平均年龄为(68.5±5.6)岁,其中,冠心病、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分别为10例、18例、9例、13例,病程为3~16年,平均病程为(8.5+1.5)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及病症分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可实施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不使用用药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全面的用药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

  1.2.1 加强人员培训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使用剂量、配伍禁忌等知识,同时及时地为其介绍临床新药物的名称、使用方法等信息,以增强其业务能力,提高其护理水平。

  1.2.2 健康宣教

  在全面地分析患者对口服药物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治疗药物的名称及其使用方法等,重点为患者讲解药物治疗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有效的预防方法;为患者讲解严格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增强其治疗依从性。

  1.2.3 改进给药流程

  在为发药前,需要仔细询问患者在药物治疗中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头晕等,同时要及时地对其进行临床检查,同时需要对其脉搏进行监测,如果患者每分钟的脉搏小于60次,则需要及时地告知主治医生并配合其进行对症处理;为患者提供分格式药盒,护理人员在给药时,需要注意把患者的餐前、餐中及餐后的药物分格放置,针对地高辛等特殊药物,需要单独包装,同时做好明确的标记;在为患者发药时,要落实好三查七对制度,针对记忆力较差或者年龄较大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反复告知相应药物的口服剂量及时间。

  1.2.4 注意监测不良反应

  针对需要口服降压药物的患者,告知其要缓慢地更换体位,以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针对口服利尿剂的患者,要对其尿量进行监测,并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低血钾等现象;针对需要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要加强饮食护理,并要监测其血糖,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心悸、头晕、黑矇等现象;针对冠心病患者,由于其治疗药物主要是抗凝剂如硫酸氢氯比格雷、华法林以及肠溶阿司匹林等,所以需要对其凝血功能进行监测,并要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皮肤瘀斑、牙龈出血、小便色变红、出血点或者大便色变黑等现象,以及时地掌握其出血情况[2];告知患者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感,需要及时地告知主治医生或者责任护士,切忌自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用药情况(掌握药物知识、服药时间准确、服药方法正确例数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3]。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掌握药物知识、服药时间准确、服药方法正确例数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3.讨论

  在心内科住院患者的治疗中,药物口服疗法比较常用,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是药物治疗的主要执行者,同时也要及时地反馈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所以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全面地掌握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的相关知识,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护理能力[4]。此外,护理人员要注意全面地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努力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由于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由于其听力、视力均处于减退状态,且其记忆力也较差,所以需要反复告知患者餐前、餐中、餐后的服药时间和使用剂量,以确保药物治疗能够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在服药过程中,护理人员也要耐心地为患者讲解治疗药物的名称、使用剂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以增进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了解,这也有助于增强其治疗的依从性[5]。

  本研究中,观察组掌握药物知识、服药时间准确、服药方法正确例数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充分表明,用药护理干预在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所以,值得在临床研究与治疗中加以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王竹.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2):826-827.

  [2]王丽娜.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3,(11):411-412.

  [3]白海燕.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2012,(28):119-120.

  [4]刘晓勤.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0):163.

  [5]周生艳.面向服药的100例心内患者护理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18):46,48.

  袁秋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