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与南京:中国古都的南北往复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北京,南京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18 09:56
魏晋南北朝分裂时期,都城建设开始有了离开长安洛阳一线而发生南北位移的现象,这可以算是后来首都偏离东西轴线之滥觞。北朝仍然可以有建都长安洛阳的可能,南朝则只能建都于长江流域了。而在长江流域最适宜做半壁江山首都的地方非秣陵(即今南京)莫属。南京既在富庶地区之内,其地理环境又前据大江,南连重岭,凭高据深,形势独胜,三国之后的帝王都认为这里是最合适做首都的地方之一。孙权改秣陵为建业,作为吴国都城前后达60年之久。从东晋起,经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南京作为以上6个朝代都城达330年之久。与此同时的今北京一带,由于地处中原边缘,既不可能被选择为中原王朝的首都,也不可能作为占据北半个中国的政权的都城。北京作为中原王朝的陪都以至首都,是边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逐渐形成的。
就自然条件而言,北京山前小平原处于华北平原的最北端,从北方而下,既已进入中原,可以控扼天下,又背倚边疆民族的发源地。往北可进入蒙古草原,往东北可进入松辽平原,往南可直达中原地区核心。清人入主关内,出现的依然是辽金元的政治态势。清的龙兴之地在东北,在建立了全国性的一统王朝之后,舍北京外,没有其他更合适的地方作为首都。可以说,除了西安以外,全国没有第二个城市作为首都之气势可以与之相比。西安是以西驾东,而北京则是以北临南。唐以前是东西力量的对峙;宋以后则是南北的对峙。东西对峙以西安为上,南北对峙则以北京为上。中国首都的选择,形势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与金对峙的南宋按照前朝的惯例似乎应该建都南京,但宋高宗没有恢复全宋的雄图,故偏安杭州。这是割据南方的政权的一个例外。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以应天府即今南京为首都。这是因为南京有帝王之宅的形势,离他的根据地淮西老家也很近。但朱元璋之子朱棣从其侄子手中夺取帝位后,就打算迁都北京,原因可能有几方面:一是北京是其龙兴之地,他封燕王,在北京有比较牢固的政治基础;二是他的帝位按中国传统观念是篡夺而来的,他自然要避开嫌疑是非之地的南京;三是明朝的主要外敌是北逃的蒙古势力,建都北京有利于抗敌。但是,南京是明太祖钦定的首都,永乐帝又不便立时改变。所以明朝前期,在北京与南京之间有过一场旷日持久的往复阶段,从明朝建立到正式定都北京经过了70多年时间。
永乐元年(1403)改北平为北京,此时的北京只是陪都。朱棣在永乐七年、十一年与十五年3次巡幸北京,都是从南京出发的。第三次巡幸以后再未回南京,首都机能开始转移。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改称京师,而原京师改称南京。洪熙元年(1425),又改北京为行在,有南迁之思,经宣德朝至正统朝,南迁始终未能实现,于是正统六年(1441),北京官厅去“行在”二字,北京最后正式定为首都。
清朝代明而兴,选择北京为首都没有任何迟疑之处。由于清代所建立的多民族大帝国疆土远远超过汉唐盛世,北京的地理位置也与元代一样,不像过去那样偏向北部,而显得相对比较适宜。进入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政治基础在北方,定都北京自然是不二的选择。但由国民党建立的国民政府,其政治基础却在江浙,自然选择南京作为首都。但作为一个领土广袤、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的首都,北京的地理区位显然优越于偏于东南一隅的南京,这是自古以来的定论。
文 周振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