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在新的教学课改中,如何突破以前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以前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法,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已成为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使命,这也是新课改的当务之急和必然要求。如何要效率,要质量呢?本人结合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些不同的思考,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谈一下我的体会。

  关键词:教学策略;兴趣培养;地理图像;作业评价;

  一、抓兴趣培养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郭沫若也说过:“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乐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如果一个人对一种事物有兴趣时,他就会用心去研究它,不惜一切代价,不惜所有的精力,去探索它的奥秘。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时,我们要用自己思维的火花敲响孩子们思维的灵感,让学生在填补这个领域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才智。按照课标要求和孩子们的年龄特征,灵活选择幽默、歌曲、视频、微课、拼图、比赛、演讲、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有意识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如:在学习各大洲时,我让学生记各大洲的位置、地形等,学生不愿意记,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我把它变成让学生“拖图”比赛的方式(即对号入座)。学生争先恐后去拖,兴趣来了,平时不愿意发言的所谓后进生,也争着上。此次比赛,孩子们学习兴致很高涨。在一种很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将课本知识寓于活动中,使我们的教学栩栩如生,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炉。

  二、用地理图像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字典。与地理书的文字相比,地图更容易些,它把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更直观的突出出来,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是孩子们最容易看懂、也最容易学会地地理“书”。教师为此制作了大量的教学课件,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在课堂上,加上《地图册》、《地理填充册》,课本插图,来教学生先识图、学会分析地图、然后自己画草图、最后学会用图,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是我们地理教师和学生不可缺少的工具。

  (一)学会读图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先教学生看地图的名字、图例,看准图像所画的是什么区域、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突出什么主题等。后对这幅地图进行有方向、带着问题去观察,先看树干,再看树枝,一步步提炼需要的答案,还要注意文本解释,选取有用的信息。以便总结归纳得到的信息,进一步得出地理分布规律、原因,探究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问。例如:《中国的河流-长江》一节中读“长江水系图”时,我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对其进行整理,如下:①长江发源于何处?②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③长江注入的海洋?④长江上、中、下游是怎样划分的?分界点分别属于哪一个省?⑤长江有哪些主要的支流和湖泊?⑥结合对照“中国地形分布”图,找出长江干流流经哪些主要的地形区?⑦结合“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分析长江水能主要集中的河段?为什么?此类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答案多是学生自己从图中所得,当然也有小组合作所得。因此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积极参与,跟随教师的层层引导,孩子们的认识也就逐步提升,思考问题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扩展。

  (二)常画板图、潜移默化,培养读图、描图、绘图,用图解文,用图忆文、忆图述文的习惯。

  十四五岁的孩子有较强的模仿力,若我们常在黑板上边讲边画,使所学内容渐次出现,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紧紧抓住学生的视线与思维,利于理解,利于记忆,自然也就潜移默化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加上教师特意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填图、描图、画图,变地图为“心”图。如:讲我国的“铁路干线”时,我把我国主要的南北干线、东西干线、铁路枢纽以板图的方式边讲边画在黑板上,并让学生也边画边记,最后展示学生作品,学生学得很投入,兴致也很高。他们经常在识图、析图、思图环境中熏陶,长此以往,各种地图就会输入存放在脑海里,形成“脑中地图”。当提到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原理、成因时,他们脑海中如同影片似的呈现出一幅幅相关地图,以图设问,用图解答,就会实现图文的举一反三。

  三、改作业评价

  《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多元评价”,也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单一的分数,而变成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来调动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采取了写、贴、画、剪、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看、听、触、想象,感受知识、进行学问探讨。把日常表现、课外活动也纳入评价中。注重过程性评价。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把南亚的知识画一棵知识树。交作业的时候,我发现学生的作业五花八门。有的完成的很好,有的做了一半,有的干脆没做,我没有向往常一样,批评做的不好的同学。而是表扬了做的好的同学,我对他们说“这么难的作业,你们能够独立完成,一定下了不少功夫”,对做了一半的同学说:“你尝试了就好,相信你下次会画完的。”我问这个没做的同学“为什么不做”,学生说:“不喜欢做。”我说:“你喜欢做什么?”他说“拼图”,我说:“很好啊!你尝试一下,把知识点写在树叶上,然后把树叶和拼图一样拼在树干上,就完成了!”他说“对啊!那我今晚就做。”第二天交了一份很不错的作业。对此作业,我更注重了学生参入的过程和引导学生努力的方向。

  总之,在课改的实验进行中,只依据课本知识进行课堂教学是行不通的,不能搬用传统的地理授课方式,我们只有通过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优化授课方法、注重学法指导,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加他们对地理的浓厚乐趣,促进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实用性的完美结合,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肖春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