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吐谷浑汗国与青海道的繁荣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青海道,吐谷浑汗国,丝绸之路
  • 发布时间:2015-05-19 08:25

  摘要:丝绸之路青海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吐谷浑汗国大力经营拓展其境内的道路,使丝绸之路青海道兴盛、繁荣并一度成为丝绸之路的主道。这给吐谷浑汗国和中西方都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青海道;吐谷浑汗国;繁荣

  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分为河西道、草原道和青海道。我们多关注丝绸之路河西道,对草原道和青海道的关注则相对较少。其实丝绸之路之前就有东西交通的道路即和田玉之路的存在,喇家遗址出土的石罄说明了先秦时青海与西域已有交流。齐家文化时长途贩运能力“从青海乐都柳湾墓地出土的产自南海的海贝中可见一斑”。《穆天子传》成书于战国年代,一般认为作者经过青海道。秦汉时期青海道就“向北横切河西走廊至蒙古草原,向东经湟水流域至中原,向东南经崛江至四川,形成了三条主要的交通路线”。张骞“欲从羌中归”足以说明其时丝绸之路青海道已然存在。这些说明由湟水经青海湖穿过柴达木盆地到达新疆的道路很早就已形成,在河西道因战乱等原因衰落时,丝绸之路青海道又在一定时期(如吐谷浑和唃厮啰时期)一度取代河西道成为中外经济、文化等交流的主道。

  3世纪末吐谷浑部落西迁至今甘肃、青海和四川一带,逐渐建立起吐谷浑汗国。全盛时期的吐谷浑汗国包括今青海全部和甘肃、四川、新疆部分地区。吐谷浑抓住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但其国境内相对比较安定的有利时机“与北朝相安,与南朝同好,频繁通使往来,吸收先进文化,发展社会经济”,使得青海境内“形成了叶脉扩展般的道路网络”。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青海道繁荣的具体表现

  (一)文献记载。

  1.大批使者行走于青海道,使者充塞青海道。这些使者主要包括如下几类:

  (1)吐谷浑汗国朝贡南北朝的使者。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吐谷浑汗国遣使至南北朝诸政权达到百余次。如吐谷浑汉国王阿豺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遣使由河南道到南。这些朝贡尤其是向北魏的朝贡还“主要是一种贸易关系”,更促进了青海道的繁荣。

  (2)柔然与南朝诸政权互遣使者。柔然“常由河南道而抵益州”,从居延路或蒙古草原南下,经甘肃酒泉、张掖,过浇河后沿西顿山北麓至龙涸后顺岷江入四川。南齐时柔然“与南齐之间为建立抗魏同盟,相互遣使”也多行走于青海道。

  (3)西凉、北凉遣使至南朝。东晋安帝义熙元年西凉太祖李暠“遣舍人黄始、梁兴间行奉表诣”经柴达木盆地取道河南道后至益州后往建康。北凉曾先后3次遣使由高昌、鄯善、伏俟城后沿河南道到达四川后到南京。

  (4)西域其他政权遣使至南朝诸政权。如南梁时期波斯、嚈哒、龟兹和于阗等政权至少14次遣使经青海道到南京。

  2.青海道及相关道路沿途的贸易十分兴盛和发达。吐谷浑积汗国积极引导和护送西域商使,参与东西贸易,物资中转和商旅过往在青海道数见不鲜。西域商人与东魏、北齐的贸易路线也多为青海道--伏俟城--居延路--柔然--阴山--邺,沿途多有吐谷浑人引导并护送。吐谷浑商队规模十分可观,有一次有“商胡二百四十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以万计”。

  3.僧侣也常行走于青海道。魏晋南北朝时期中西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佛教,青海道也可见到佛教徒的身影。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法显“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发至长安。西渡流沙”,“经兰州、西宁、大通、门源,越祁连山,过张掖,赴印度求经”。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年),印度乾陀罗僧人阇那崛多等10人经和田、柴达木、西宁、乐都后到长安。

  4.和亲公主和相关人员也常行走于青海道。东晋安帝义熙八年南凉秃发傉檀女嫁西秦乞伏炽磐,双方和亲。和亲公主修整青海道、整顿沿途驿站和协调青海道沿线政权的关系,吐谷浑与隋唐的和亲使“自长安到吐谷浑的通道被开辟了出来,并逐步得到了修整和拓展”。

  5.和青海道相关的军事行动也反映了其时青海道的兴盛。这些军事攻击往往还伴随着吐谷浑王族和部落的迁徙,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北魏兵分3路征伐吐谷浑,吐谷浑王慕利延“驱其部落渡流沙。(拓跋)那进军急追之,慕利延遂西入于阗”,一年后沿原路返回,在这次部落迁徙后,“经由青海路往来于西域者,文献记载颇多,”丝绸之路青海道的繁荣程度逐渐超过河西道。

  (二)考古发现。

  1.青海西宁发现的古波斯钱币。1956年青海西宁城隍庙街出土萨珊波斯卑路斯王朝76枚古币,这是当时青海路兴盛并成为中西商业和交通重要的通道、西宁成为中西贸易重要的集散地和中西交通线路上重要市镇有力的实物佐证。

  2.青海都兰发现的古墓群。198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队在青海都兰热水发现了大量魏晋南北朝时期到隋唐时期的文物,如“在柴达木盆地前后出土三枚罗马帝国金币……其中一枚金币属东罗马帝国多奥西斯二世时代”。同时还出土了一些当时的丝绸,近些年都兰发现的6世纪到9世纪时期的丝绸数量至少有350件(约8成为中国制造,约2成产自中亚),这些丝绸带有明显的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征。

  3.青海德令哈郭里木发现的棺板画。2002年8月,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柳春诚在青海德令哈巴音河南岸郭里木古墓葬里发现了棺板画,有很多是反映当时吐谷浑汗国与东西方交往和贸易的场景,从细节上给我们还原当时青海道繁荣的景象。

  综上,魏晋南北朝时使者、商人、僧人、军队等频繁活动于丝绸之路青海道上,物资尤其是丝绸频繁运输于青海道,它们共同展现着其时青海道繁荣的景象。而这些活动反过来也促进了丝绸之路青海道及吐谷浑道等道路的进一步繁荣。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青海道兴盛和繁荣的原因

  丝绸之路青海道自然环境比较恶,宋云西行时至日月时“不生草木……其山有鸟鼠同穴……西行二十三日,渡流沙,至土谷浑国。路中甚寒,多饶风雪,飞沙走砾,举目皆满”。青海道的自然环境和客观条件都不足比拟河西道。那么青海道为什么会在魏晋南北朝时候兴盛呢?本人认为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

  (一)这一时期,河西地区相继出现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等政权,各政权之间相互攻伐不断使丝绸之路河西道的不安全因素增加,河西道常常被隔断。吐谷浑汗国战乱少且相对安定,青海道也相对安全。

  北魏统一北方后,柔然兴起,南方则是南朝诸政权并立,这时“南朝政权欲与西方交往,柔然与南朝联合,共抗北魏,都要经过吐谷浑所据青海地区”。南朝政权也“力图打通与西方的交通,以便与西方贸易”。

  (二)吐谷浑汗国的大力经营。吐谷浑汗国大力拓展和经营其境内的道路是青海道繁荣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吐谷浑汗国的经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修筑桥梁等以方便商旅。吐谷浑曾经在公元5世纪上半叶“于河上作桥,谓之河厉。长一百五十步……桥在清水川东,此河上握桥之始也”以保护交通。

  2.向南北朝诸政权遣使,吐谷浑与四方各国都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这可以有效的避免战争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而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

  3.迁都。伴随着青海道和吐谷浑道的兴盛和发展,吐谷浑原来的都城已经不能满足商业和交通的需要,所以夸吕时期吐谷浑汗国迁都至伏俟城,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发展。

  4.某些军事行动及其所导致的部落迁徙也促进了吐谷浑汗国境内道路的开通与发展。如北周武帝建德五年,北周乘吐谷浑内乱由宇文赟率大军沿青海湖滨西上,攻占伏俟城,夸吕西逃,所行即青海道。

  5.派兵保护青海道沿线重镇,引导护送商团,积极参与贸易。吐谷浑曾“于鄯善置兵戍守”,对来往于境内的商人大多不征税。

  6.鼓励民间贸易与推动互市。吐谷浑汗国对民间贸易和互市也加以支持和鼓励。例如吐谷浑汗国“地与益州邻,常通商贾,民慕其利,多往从之”。这些民间贸易与互市活动也拓展了吐谷浑境内的道路交通。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青海道兴盛与繁荣所带来的影响

  (一)青海道的兴盛与繁荣改变了吐谷浑汗国。首先青海道的兴盛为吐谷浑汗国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吐谷浑汗国“在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成了西域和西方诸国同中原各朝进行经济联系的重要枢纽”。其次青海道的兴盛改变了吐谷浑人的生活方式,使得“汉族的先进文化也传入了吐谷浑”。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青海道的繁荣加强了青海与内地中国的联系,吐谷浑以青海道为桥梁,将西域、中原包括西藏联系在一起,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青海道的繁荣对联系中西文明及军事、政治活动中起了重大的作用,不仅促进了中西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青海古文明的发展进步。青海道的繁荣使得东西文化在吐谷浑融合、保存、消化和改造,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文明的传播,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传播了人类文明,最突出的是僧侣经青海道西行取经促进了佛教文化在中原内地的发展与传播。

  (三)吐谷浑对青海道的发展对青海道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吐谷浑道上承古青海路羌中道,下启宋时的青唐道,传承着青海道路交通的发展,是整个青海道路交通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青海道与吐谷浑汗国息息相关,吐谷浑汗国对今青海境内道路交通的发展在青海交通史、整个青海历史以及中西交流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笔。

  隋朝统一后,虽然在吐谷浑的经营下,青海道仍然发挥着作用。但是由于河西道的畅通,受客观自然条件限制,加上吐谷浑汗国不断遭遇战争等原因,青海道的繁荣不及河西道,河西道又恢复了中西交流主导的地位,青海道的繁荣程度已然不及魏晋南北朝时期。

  徐小坤 顾盼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