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羌族文化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二十年的羌族文化相关研究进行初步收集,希望能够从一神崇拜和多神崇拜、建筑服饰和法器的符号意义、民间信仰和文化构建、原始崇拜四个方面对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进行初步的归纳,希望从这几个方面了解羌族文化的学术界研究现状。

  关键词:羌族;文化;信仰

  羌族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商代就作为族称,并且是西部各族的通称①。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时间了,经过长期的积淀,也形成了灿烂辉煌的羌文化。羌族是一个对外输血的民族,现当下羌族人口只有三十万左右,集中在川西汶川、茂县和理县等地。汶川地震使羌族受到毁灭性的打击,除了抢救包括羌族在内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之外,对羌文化的抢救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在这一时期,大量学者进入羌族聚居区展开田野调查,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得出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在此之前,也有国内外学者对羌族进行研究,期中也包括文化部分,本文谨对前人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自己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建筑、法器和服饰的符号意义

  羌族的建筑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千百年来与环境相适应与融合的过程。法器和服饰也是一样,是羌族对自然环境适应的表现。

  彼得.伯克在《什么是文化史》一书中认为:“文化史家的共同基础也许可以这样来表述:他们关注符号(thesymbolic)以及对符号内涵的解释。符号,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从艺术到日常生活,处处可见。”②相关的研究有张志霞的硕士论文《羌族祭塔的初步研究--以阿坝州茂县祭塔为例》,对祭塔的相关年代、型制、用途进行了概述,并对祭塔的产生经历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认为“首先是白石时期,并对白石崇拜进行了相关的探讨,最后结合祭塔的外形、羌族的宗教信仰、祭塔周围的石柱、以及与祭塔相关的其他文物”进行了分析。并对围绕祭塔的宗教仪式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对祭塔的崇拜,实际上也是白石崇拜的一部分,对于白石崇拜的缘起,则出自神话“羌戈大战”,但从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羌人从中包含着对大自然的崇拜,如对山的崇拜,如山是由石头堆成的,而羌人的生活资料大多取自大山,所以有了这样的崇拜。而白石也是取火的工具,火可以取暖可以烤熟食物。所以从中渗透的是羌人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相关的研究还有耿纪朋的《羌族释比信仰思想与其法器的内在关系》,文中指出“羌族民间信仰有其内在的思想体系”③,法器作为宗教法事中的必需品,通过对法器种类和用途的分析,认为结构二重性理论是研究家庭变迁的一种重要理论范式。周梅和李南的《宗教视野下羌族释比服饰的象征内涵研究》,该文在“羌族宗教视野下,结合民族服饰这个物质实体和羌族宗教内核的释比服饰来解读服饰文化与宗教文化之间的共同性”④。

  在不同文化背景或知识背景之下的人,对于所见之物的视觉感觉是不一样的,这种感觉对于世界观价值体系的构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民间信仰与文化构建

  关于民间信仰,王尔敏在《近代文化生态及其变迁》中认为“民间信仰,出以心想情缘,畏忌恐惧,辗转传布,流衍不休,遂至生生不息,花样繁多,使民间生活活动繁缛充实,多彩多姿。”⑤当代史学研究越发注重关注“民众”。民间信仰是构成文化的基础,甚至可以说精英文化也只是民众文化的一种“变异”形态,所以,羌族的民间信仰研究是对研究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羌族民间信仰的著作,早期的有胡鉴民的《羌族之信仰与习为》和四川省编辑组编辑的《羌族社会历史调查》,是对羌族地区的早期调查。胡鉴民认为“羌民族的物质文化属畜牧文化圈”⑥,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四川省编辑组的《羌族社会历史调查》对羌族宗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整理,按照不同县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对羌族的神灵和宗教经典进行了整理,并对宗教经典分为上经坛、中经坛和下经坛三部分。但相关的划分方法并不符合羌族的实际情况。相关的研究还有邓鸿烈的《西方传教士严重的羌族神灵信仰》,他认为“传教士按照各自的宗教文化价值取向和经验认知,对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信仰做出了不同的阐释。”⑦王明珂在他的《羌在汉藏之间》一书中,对村寨与其守护神进行了研究,认为“民众大多认为同寨或同村的人也是祭同一山神或庙子的人群。”⑧并对不同居住地区羌人的信仰进行了探索认为“在‘汉化’影响下混合山神与庙子,各地羌族的山神与庙子信仰都是在强化各村寨与家族的认同与区分,以及确认每一家族在本家族、本寨、本村与本沟资源共享体系中的地位。”⑨相关的研究还有马宁的《羌族“释比”的传承和谱系研究》,通过对释比这一羌族神职群体的传承关系进行研究,来探索羌族民间信仰所存在的一种传承关系。郑文的论文《论羌族的原始信仰》对羌族原始信仰的源流进行了探索,包括崇尚巫术,敬祀鬼神,尤以羊为图腾,同时保留着浓厚的自然崇拜习俗,信奉天神和崇拜白石⑩。周毓华在《白石.释比与羌族》一书中提到“羌族的民间信仰有上千年历史,它是一部丰富的羌族文化史。”⑾

  三、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需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冲突与矛盾,而对文化的研究可以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叫深层次的理解从而为更好的解决文化冲突提供借鉴。在研究信仰的过程中,应该多重视信仰或者文化的冲突产生的原因及表现以及文化信仰在面对冲突时如何调试,这些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注释

  ①王钟翰主编:《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21页

  ②彼得.伯克著:蔡玉辉译,杨豫校:《什么是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导论,第3页

  ③耿纪朋著:《羌族释比信仰思想与其法器的内在关系》,《华章》2011年第31期

  ④周梅、李南著:《宗教视野下羌族释比服饰的象征内涵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⑤王尔敏著:《近代文化生态及其变迁》,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第66页

  ⑥胡鉴民著:《羌族之信仰与习为》,徐益棠编辑:《边疆研究论丛:民国三十年度》,成都,私立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41

  ⑦邓鸿烈著:《传教士眼中的羌族神灵信仰》,《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5期

  ⑧王明珂著:《羌在汉藏之间》,中华书局,2008年5月1次印刷,第40页

  ⑨同上,第47页

  ⑩郑文著:《论羌族的原始信仰》,《新西部》,2009年20期

  ⑾周毓华著:《白石.释比与羌族》,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第61页

  参考文献:

  [1]王钟翰主编:《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2]周毓华主编:《白石.释比与羌族》,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

  张云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