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的探讨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
  • 发布时间:2015-05-19 12:07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且被应用于各个领域,这对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带来了深刻影响。本文阐述了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等院校中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对计算机知识学习和掌握的入门学科。通过在高校开设这类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对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常用的微机操作进行系统的学习,从而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调高了他们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为他们今后对计算机知识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索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当前高校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教学水平,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进行探索创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一、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层次不同

  当前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存在差异,学生之间的计算机水平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一方面是因为,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而且,有的学生还参加相关的培训班,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已经较早的具备了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甚至还会使用部分计算机软件;而另一方面,对于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学生来说,由于教育条件受到限制,缺乏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的教育,甚至对有的学生来说连打字都比较困难。

  2、教学内容陈旧

  当前,我国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本知识、office办公软件以及windows操作系统的认识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的提高,这些教学内容和教学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变化,然而当前的许多高校,依然采用老旧的教材,使得教学内容陈旧和滞后,而且已经失去了实际应用价值,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逐渐失去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

  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后

  虽然当前我国高校都已经有专门的计算机教室,通过网络和多媒体工具来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方式更加直观,充分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部分教师在讲课时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讲课速度较快,知只是简单的运用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教学内容太过,讲课的速度太快,很少给学生质疑提问的时间,这就使得很多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抓不住重点,很难对课堂的知识概念完全掌握。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步骤来进行教学,学生失去了学习主动性,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教学模式错误的把老师作为教学的中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4、缺乏实践教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通过实践的上机操作和上机练习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才能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熟练运用于实践当中。然而,当前我国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一味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对考试,从而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花费时间较多,上机操作时间较少,理论与实践发生脱节,导致许多学生理论成绩很好,上机操作却不尽如人意。

  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由于当前我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上问题,所以需要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

  1、区别对待教学,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区别对待的方法,因材施教。在上课之前教师要通过调查,或者测验等方式,全面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水平层次,然后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分组,可以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小组水平的不同,在上机实践时设置不同的练习难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更加快速有效的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使得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必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来更新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及时的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当前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首先,教师在选择内容更新时,要将知识难度掌握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其次,教学内容要更加贴近社会和生活,以及考虑到学生的工作需要,只有这样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3、采用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充分运用实践中的实例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阐述,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学习,自己探索实际问题的相关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了他们相互协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得以相互结合。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学习中问题的解决,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4、注重上机实验环节,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不仅要牢固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还要重点做好上机实验的教学计划。在上机实验中,要使实验内容与理论相一致,同时也要使学生明确实验任务,并且在实验课后要求学生完成上机报告,从而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为以后的社会实践奠定基础。

  结束语

  要做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改革。高校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伟.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4).

  [2]侯家利,陈勇.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的探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1(2).

  [3]刘钢,邹立娣.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试点理论与实践[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

  徐兴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