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学情分析--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

  摘要:本论文以《烛之武退秦师》的学情分析为例,来探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如何进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的内容是什么?学情分析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学情分析对教学活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关键词:课前;课中;课后;学情分析

  20世纪8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提出“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对学生的了解。缺少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缺少对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的设计,无论如何都是失败的。”课前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

  《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对于散文,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学习文言文和古代文学作品提出了明确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和“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首先根据“学习需要”来确定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应该为:

  1、掌握1--4段的古汉语知识,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感知烛之武的爱国主义精神。

  3、掌握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和文章的写作手法。

  确定教学内容之后,再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烛之武退秦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高中文言文的内容,在进行《烛之武退秦师》这课教学设计之前,我首先通过相关书籍查找初中文言文学习对学生的要求和高中文言文学习对学生要求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衔接好初高中文言文学习的过渡阶段。《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要求和对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不同的,虽然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文言文的基本要求都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但二者的“浅易”程度,实质上是有区别的。教材中的文言文,初中时比较浅易,篇幅比较短小。而高中教材选入的文言文,数量和篇幅都有较大增加。

  然后,我又通过查找学生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在班中选了三个代表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前访谈。通过和这三个学生的谈话,可以知道无论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还是学困生,他们都有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来源于考试,有了学习动机,也就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心理需求,但是通过上述谈话,可以看出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没有强烈的学习兴趣。然后,笔者制作了课前测试题,通过发放试题,了解学生在预习完本课之后的认知水平,通过批改学生的收集起来的课前测试题,发现以下问题:

  1、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学习文言文的好习惯

  测试题中的练习有75个学生只做了课下注释里有的重点字词和用原文回答问题的这两个题,只有7个学生在做了这两种类型题的同时,还通过查阅《古代汉语词典》完成了一些其他的重点字词,而剩下的10个学生连课下注释里有的重点字词也没有填写。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过多地依赖听老师讲,没有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意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2、课前测试题的评价结果证明学生语法知识的空白

  学生在测试题上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两方面的题“零填写”,课前测试题的评价结果和学生访谈结果是一致的。所以,古汉语知识的掌握将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通过对学生起点的认知,我把节课的教学方法确定为:通过串讲、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古汉语中出现的文言常识,归纳并总结他们的判别方法。

  课前学情分析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缺少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是无效的,一节高效高质量的课,不是教师讲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会了什么?

  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学情分析是一种动态分析。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状态是一种不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把原来教学活动前的静态分析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动态信息结合起来,必要时,还得对原来的设计进行调整。

  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沿着学生对词类划分和句子成分的学习路线,用过程观法去把握学生学习状态的发展过程,整节课观察下来,发现学生对于文中的词类活用已经基本掌握,对判断句、省略句的判别也基本过关,但对介宾结构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的判别还有待提高。

  除此之外,还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但是班里边学生在听课时,很少有学生拿笔记下相关知识点,只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走,没有自己的思维。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进其提高学习能力及学习效率,如果学生没有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的话,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往往就会打折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又临时加进了行为习惯的教育,告诉学生要学会怎样预习、怎样做笔记,怎样使用工具书等等。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学情分析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状态来调整整节的教学设计。

  课后学情分析主要是分析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师根据学生在前两个阶段对学生的学情的把握,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来进行课后学情分析,并将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记载和梳理,来给再次学习相关内容时作出相关参考。

  《烛之武退秦师》这节课结束后,笔者通过收回学生完成的课前测试题来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人数为92人,总共收回学案数为92份,学生完成情况如下:

  1、第1题完成情况:完成并且全部正确的有85份,占总人数的92%,比课前学生对于自学导读完成的数量和质量都高很多。

  2、剩余5个题的完成情况:多义词和通假字完成情况较好,多义词完成且全部正确的有80份,占总人数的87%,通假字完成且全部正确的有85份,占总人数的92%,而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完成相对较差,词类活用全部完成及正确的人数仅有43人,不足总人数的50%,特殊句式完成情况更差,只有35人,仅占总人数的38%。用原文回答问题的完成人数和正确率是最高的,总共完成及正确的人数是87人,占总人数的95%。

  通过课后对学生作业的批改,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学生对这篇文言文的学习是有收获的,学生对于课文故事情节和文章大意的掌握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对于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掌握效果还是不理想。笔者认真梳理这些“原生态”的第一手资料,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查缺补漏,同时他又为自己在上下节课时提供了一些教学参考。

  宋玉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