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形象处理手法--雕塑造型法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雕塑,建筑设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19 14:55
【摘要】雕塑在人类的所有艺术门类里,论资历可谓“天字第一号”。雕塑造型法是指通过切削、增补、镶嵌、穿插的手法,或表现为有明显有强烈规则几何体型、或通过强烈的阴影效果,突出建筑的体积所在。
【关键字】建筑;形体;雕塑;形态;内部空间;外部造型
建筑设计从广义上说,已经从古老的“小生产式”个人的创作活动变成了建筑师作为专家必须与其他专家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复杂系统工程了。
建筑物的外部形体的形成既不是无凭无据的产生,也不是有设计师随心所欲决定的,建筑的外部形态是其内部空间的直接反应。建筑的内部空间直接决定了外部的形态。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建筑的外部形体还直接的反映出建筑的结构形式,但在近现代建筑中,由于结构的厚度愈来愈薄,除少数采用特殊类型结构的建筑之外,一般建筑的外部形体基本都是其内部空间的外部表现。
建筑的个性就是其性格特征的表现。它根植于功能,但又涉及到设计者的艺术意图。前者是俗语客观方面的因素,是建筑物本省所固有的;而后者则属于主观方面的因素,是由设计者所赋予的。如果抛开影响建筑形体的各种复杂影响因素,单纯的从形态构成方式,立体几何学的意义上来讨论,更能有助于简化问题,从直观的构成形态出来理解形体的意义。
雕塑在人类的所有艺术门类里,论资历可谓“天字第一号”。梁思成曾有言:“艺术之始,雕塑为先。”梁先生何出此言呢?“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所以,雕塑是所有造型艺术的源头,是历史最为久远的艺术。
实例分析
一、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坐落于旧城区边缘、内维隆河南岸的艺术区域的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一条进入毕市必经之路穿越基地一角。位于内维隆河南岸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像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当你站在旧城区的边缘眺望整个城市,古根海姆博物馆就成了最醒目的滨水景观。设计师对于这样极富挑战性的地块大多望而却步,但盖里魔术师一般的设计思路又一次的震惊了世界:建筑外轮廓是不规则的双曲面体,而成就这种极具想象力的表面造型的材料则是钛合金金属板,这种全新的建筑形式是人类建筑从来没有涉及到的;并且超离了人类原本所习惯的任何建筑经验;甚至他与之前常规建筑的理念是相背离的。伟大的建筑师曾经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而建筑则是凝固的音乐。在盖里魔术般的指挥下,建筑,仿佛已经不再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富有生命力的流动起来,并且奏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声响。
建筑长方形的部分外表面使用了石灰石作为饰面材料,外墙比较自由的曲线雕塑造型使用了钛合金金属材料作为贴面。金属与石材的结合、实与虚的碰撞、传统与颠覆就是设计师带给大家的视觉冲击。
盖里曾经说过:“过于精致的细部是没有生命力的,或者说是虚伪的。”因此,这个歌建筑为了与内维隆河中水流的波涛汹涌相呼应,一种表面凹凸不平的钛合金板成为盖里最完美的选择,将那些表面粗糙的金属板作为建筑表皮,才是设计的意义。那些抛光磨亮的精密金属表面是机械时代产物,反而使用随意性的粗糙来抵抗精美的庸俗。由于金属板表面凹凸不平,因此每一块褶皱和波动都各不相同、反射效果难以预知的金属板材蕴藏着躁动不安的强盛生命力。
大型的玻璃帷幕墙开启了河流及环绕的城市视野。结构设计是许多由内部联结而成的构造区,用以容纳各种不同展示空间及幕后功能,以还原现有城市的规划及构造。它以奇美的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立刻博得举世瞩目,被报界惊呼为“一个奇迹”,称它是“世界上最有意义、最美丽的博物馆。”
雕塑造型手法:盖里的这些作品都犹如巨大的雕塑物,外部都是用金属包裹,都运用了独到的建筑语言,建筑那极具动感的风帆造型、性感的线条、迷人的肌肤,产生了漂浮的感觉,外观惊人,无人会对她们的曲线美质疑,它们能唤起人们梦幻之旅的联想。
二、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美国国家美术馆(即西馆)的扩建部分,1978年落成。它包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贝聿铭设计。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贝聿铭在美国建筑师协会获得金质奖章的作品。由于国家美术馆东馆周围大多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考虑到如此特别的地位置和业主特殊的要求,贝聿铭妥善地解决了复杂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
国家美术馆东馆西侧是国家美术馆旧址,东侧则是国会大厦,南边有林荫广场,宾夕法尼亚大道位于新馆北面。地块位于众多公共建筑群中,附近大多是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是一块面积约有3.64公顷的梯形。设计师将梯形用一条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面积较大的等腰三角形的底朝向旧址的西北部,这部分作为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直角三角形位于基地的东南部,将其作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框中。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不引人注目。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展览馆入口北侧有大型铜雕,与建筑紧密结合,相得益彰。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赞说:“这座建筑物不仅是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
【结语】
雕塑艺术与建筑艺术的相互融合不仅是一种建筑外部形象的处理手法,现在已经发展为一种趋势。建筑师必须认紧跟时代的步伐,继承传统,顺应时代,取精华,去糟粕,力求设计出中国传统与时代相结合的新的建筑形式,实现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的融合,在建筑中体现雕塑感,雕塑中蕴含建筑情。
【参考文献】
[1]当代中美博物馆空间语境的比较李青《合肥工业大学》(2011)
[2]几何·建筑--浅析贝聿铭作品里的几何元素武思标《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
[3]复杂的设计,简单的构想杨昕天《科技创新导报》(2010)
[4]贝聿铭的设计方法及启示杨玉涛《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程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