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教育的实践性及其运用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红色文化,载体教育,实践性
  • 发布时间:2015-10-16 11:38

  〔摘要〕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是践行革命精神的实践产物,在践行革命精神的过程中能加深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并实现革命精神的弘扬和示范,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通过复制和推广红色文化物质载体践行革命精神的实践路径可实现其实践性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红色文化 物质载体 实践性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主要由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及其承载物组成。伟大的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神主体,它是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战争伟大胜利的精神概括,具体内容包括爱国奉献精神、革命气节精神、顽强斗争精神等,按产生的主要地域又可称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等。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是革命精神的物质体现,是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英烈在革命实践中践行革命精神的物质成果,像战斗遗址、红色文物传递出的革命精神给人以思想熏陶、精神震撼,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是实践的产物,在实践的过程中激励和形成中国革命精神。立足红色文化物质载体的教育应抓住它实践性的本质,对提高载体教育效果、传承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1 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是实践革命精神的产物

  1.1 红色文化物质载体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

  1.1.1 载体与红色文化物质载体。载体的本义是一种承载体,是能承载它物质的物质。载体在不同的领域,因不同的特征和承载内容而具有不同的称谓,像化工领域把用作传热媒介的物质就称为“热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常常把能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物质体,称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是红色文化物质形态的组成部分,是承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的物质载体。主要包括革命战争时期所留存下来的战争遗址、革命文物等物质实体,它们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先辈带领人民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革命实践的物化成果,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具有一定的空间外形,是能够为我们感官感觉到的真实存在的物质性实体。

  1.1.2 红色文化物质载体的本质特征。红色文化物质载体的本质特征是,物质载体自身是其承载的革命精神的“物化”,即革命精神的物质化,体现了主观内容与客观结果的内在统一,具有“知行统一”的特性。像“朱德的扁担”“赵一曼的粗瓷大碗”等一些革命文物、遗迹,它自身就是其承载的那段史实的物化,印证着那段革命历程,载体与其承载内容之间一一对应。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其承载内容之间不一定都存在一一对应的必然联系,有些载体可以承载不同的内容,就像报纸可以登载不同的文化内容。“文化是承载物,文字是承载体。一批货物用汽车运到码头,改用轮船运到邻国,又改用飞机运到目的地。承载体一再更换,承载物依然不变。”[1]但红色文化物质载体与承载的革命精神内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必然联系,是有关精神内容的“物证”,通过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才可以体现和印证相关精神内容,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有说服力。“通过与红色革命历史事实进行对话,让大学生在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信服的事实面前亲自去感知和体验,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2]

  1.2 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是革命精神的实践产物。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是革命精神的“物化”成果,物化过程是人按自身的目的和需要,通过创造性实践活动改造自然,塑造出蕴含人性因素的客观物质成果。物化过程是实践的过程,而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它与动物适应自然的方式不同,动物是通过无自觉目的的本能活动来适应自然,而人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实践活动改造自然,通过改变自然物质的天然形态来实现人的生存目的。“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按照对自己有用的方式来改变自然物质的形。例如,用木头做桌子,木头的形状就改变了。”[3]形成“失掉了单纯外在自然必然性的外观,被看做个人自己提出的目的,因而被看做自我实现,主体的对象化。”[4]这个通过实践创造的“劳动产品”已不再有原来的物质状态,而是融进了人的精神世界,按人的意识进行了改变,体现了人的目的和意图,是人类通过能动的实践活动把自身的意志力量物化在这“对象”上,这也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红色文化物质载体不是一般思想意识的物化,而是革命精神的物化,是践行革命精神的物质成果。有“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才能诞生“朱德的扁担”,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才能挖出“吃水不忘挖井人”中的水井。“革命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那是由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头脑,有了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为工农大众彻底解放的坚定信念。由此,他们才能无私无畏,立场坚定,英勇作战,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勇于献身”。[5]有了革命精神,才有革命的行动。“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6]没有革命行动也就不可能产生行动的物质结果。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是革命者在革命精神支配下的行为物质结果,是革命精神的对象化,实现了主观革命精神与客观物质结果的内在统一。当然对革命精神的“物化”应作广义的理解,它不仅是生产的物质化,像“吃水不忘挖井人”中的水井,也包含使用的物质化,像“赵一曼的粗瓷大碗”等。红色文化物质载体作为承载革命精神的一种物质形式,并不是天然的物质存在,是革命精神支配下的实践产物,是革命精神的结晶和体现。

  2 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教育实践性的表现

  红色文化物质载体实质上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结果,即实践活动的结果。红色文化物质载体形成过程是践行革命精神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革命精神得到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同时革命精神的践行过程也是示范教育的展开过程。

  2.1 红色文化物质载体形成过程是在实践中加深认识的过程。红色文化物质载体的形成过程是革命精神的物化过程,也是革命精神指导下的实践过程。“朱德的扁担”是践行“患难与共、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实践产物,在这过程中官兵对革命精神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加深,士兵通过“藏扁担”来表达自己的革命觉悟,朱德则“造扁担”来体现自己的革命情操,“朱德的扁担”使得革命精神得以弘扬。红色文化物质载体形成过程是承载革命精神的实践过程,而实践是加深认识的过程,因为实践是受人们头脑中认识指导下的有意识活动,人们在进行实践时,事先必须在头脑中设计出取得这个实践结果的完整方案,以便使实践按目的和计划展开,“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巳经在劳动者的想象中存在着,即巳观念地存在着。”[7]实践过程始终贯穿于加深认识的过程,实践为取得成功,必然求助于正确的认识指导,才能保证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认识要指导实践获得成功,就必须同所要反映的客观事物相符合,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获得成功、达到预期的目的。要获得反映客观事物相符合的正确认识,就不能只反映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而需反映客观事物的全部整体,这就需对认识进行加工深化,把感性认识阶段的感觉、知觉、表象同理性认识阶段的概念、判断、推理结合起来,实现反映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和抽象本质的统一,这样才能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获得同这个事物相符合的认识。

  红色文化物质载体形成过程是革命精神指导下的实践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革命精神由浅入深的辩证认识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对革命精神的认识得以深化和发展。

  2.2 红色文化物质载体形成过程是示范教育的过程。红色文化物质载体形成过程是革命精神的践行过程,这个过程是把精神性内容转变成可观可感的物质结果过程,这个过程帮助我们把抽象的理论教育具体化,便于人们接受、理解,使得抽象的理论说教更富有感染力和可接受性。在思想教育中,思想转化的过程相当复杂,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强制方法,强制人们只能这么想,只能想这些,这种粗暴的强制方法只会适得其反。正确思想的形成或错误思想的克服都需在积极正确思想行为的引导下,通过人们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进行正反思想的比较鉴别,才能引出正确和信服的结论。

  红色文化物质载体形成过程把抽象的革命精神变成具体生动典型的人或物的示范,引导人们去对照、仿效和学习,进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朱德的扁担”的形成过程是“患难与共、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示范,对稳定井冈山挑粮队伍,同甘共苦度过难关发挥重要的作用。革命精神的践行过程是革命精神的示范教育过程,能激励教育人们,帮助使人们看到自己前进和发展的方向,抵制和克服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循循善诱,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逐步向正确、健康的轨道上引导,最终促进人们思想的进步和行为的提高。

  2.3 红色文化物质载体形成过程是教育反馈的过程。红色文化物质载体因其本身就为所承载革命精神的物质结果,是精神内容与该精神主导下的行为物质结果的一一对应,知行统一。红色文化物质载体这种“知行统一”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说服力,为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因为属于意识范畴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检验它的正确与否不能依靠认识本身,而是要通过实践把主观性的认识和现实中认识指导下的客观物质结果加以比较对照,看主观认识和客观结果是不是统一、符合,“眼见为实”,才能检验出认识是否正确,从而引起感情共鸣,促进对思想政治理论观点的认同和接受。所以,具体生动的红色文化物质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既可通过这种载体的示范展示或亲身体验,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具有感染力,吸引教育对象的注意,又能通过物质载体的“知行统一”来增强所学知识的可信度。

  教育的反馈过程,是收集相关教育信息,对教育情况进行检查、评价的过程,既能对教育工作进行检验,又可对教育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研究相应的对策措施,为下一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红色文化物质载体的“知行统一”使教育评价更为客观,也更易提高教育效果。

  3 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教育实践性的现实运用

  党确立的“实事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原则使得红色文化物质载体的教育实践性得到发挥。1934年2月在瑞金召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著名论断,会议批判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作风,倡导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事求是、知行统一。知行统一的红色文化物质载体在现实中体现为“用行动证明”、“用事实说话”等实践教育方式,载体教育的实践性得到普遍发挥。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启示我们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教育不仅能通过参观进行革命精神展示,而且应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在践行革命精神的实践过程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

  3.1 复制典型红色文化物质载体践行革命精神的实践路径。典型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是革命精神的集中和概括,是崇高精神的具体体现,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体现了人民的意愿,代表着社会的主流,反映了社会进步的方向,相较一般性载体,典型性载体更能引起人们的思想共鸣,激起人们的争相仿效。像凝结井冈山精神的一些革命文物,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其革命精神仍闪耀着时代光芒。在这些典型载体的形成过程中,即践行其革命精神的实践过程中,一定存在一些关键节点和代表性步骤,它们是决定载体发展的主要矛盾,只有抓住事物在不同过程中或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才能解决带动其它矛盾的解决。所以,我们对典型载体的成长轨迹进行演绎推理,对其中的决定性路径,加以提炼、复制推广,可使典型载体承载的先进精神理念转变为具体能仿效的言行步骤,从而给人们以直观、生动、可行的教育,避免现实中典型性载体普遍存在神圣、可望而不可及的现象。

  我党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复制典型路径的经验。像长征路是承载着革命者的光辉历程和先进事迹的历史丰碑,是承载长征精神的重要载体。“重走长征路”能切身体会红军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有助于传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验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大家身穿红军服、肩挎干粮袋,复制当年的情境,走完这条约3.1公里长的崎岖小道,大汗淋漓,衣服湿透,通过复制这段典型践行路径,使广大教育对象参与其中,身心得到锻炼,对井冈山精神的领会更加深刻。复制典型践行路径,把载体的革命精神展示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革命精神不但可观可感,而且可效可仿,真正发挥育人作用。

  复制典型践行路径就是对典型载体革命精神的践行过程进行分解,从中提炼出一些有代表性可操作的实践路径,通过复制这些路径,即类似于“重走长征路”,有助于对革命精神的加深理解。复制典型践行路径强调学习先进典型的形成经验,并加以总结推广,“要理解,就必须从经验开始理解、研究,从经验上升到一般。”[8]这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特点,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复制典型践行路径主要是针对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红色文化物质载体,复制过程通常采取三个步骤:首先,识别典型载体。因为红色文化物质载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较难识别,需要对相关历史资料进行解读,对相关人员、场地等进行走访,方能识别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查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物质载体的典型性,而且还应把这些信息向受教育者进行宣传,使其知道教育的意义。其次,要对这些典型红色文化物质载体的形成路径进行“倒推式解剖”,从中分析归类出“典型路段”。因为红色文化物质载体呈现的多为结果性的信息,这结果性信息是怎么来的要经过“倒推式解剖”方能找到,其中的典型路段必须是对红色文化物质载体的形成具有关键性步骤的作用,并且有复制的可行性,因为有的“典型路段”难以复制,像坚持党的信仰,历史上许多优秀共产党员经受住了反动派的严刑拷打的考验,这严刑拷打在现阶段就无复制的必要了。最后,复制承载路径一定要注意其思想内涵的发掘。有些路径虽可操作、可复制,但教育内涵不深刻,这些路径的复制就无多大实际意义。复制典型践行路径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践典型路径来取得思想认识的真谛,所以,我们教育者在设计实践路径时,既要考察其是否具有典型教育意义,也要注意路径与它要表达的思想相吻合,表里一致。

  3.2 普及践行革命精神的实践。让普通民众能够参与到红色文化物质载体的建设实践中来,参与到践行革命精神的实践中来,从做中学,通过实现革命精神的对象化,从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说复制典型路径是典型示范、突出学习重点,那么普及践行革命精神的实践就是全面展开,这样形成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教育局面。思想最终都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来表现,践行革命精神形成的对象化成果是记录受教育者思想成长过程的资料夹,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思想认知、道德行为能力的发展。普及践行革命精神的实践既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又注重了对教育结果的反馈评价,使教育活动最终都落实到相应的物化成果上来,通过物化成果来显现,来评价教育的效果。相比普通的实践教育活动,践行革命精神的实践教育的方向更明确,评价结果易把握。

  普及践行革命精神的实践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人的思想品德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思想作为人在实践中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反映,其思想教育过程必须紧密地同人的社会实践相联系。“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9]实践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探索和改造现实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是认识的基础,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唯一桥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实效性,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与其他实践活动的结合与渗透,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显著的本质属性。”[10]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提倡“从做中学”也就是从“实践”中学。

  普及践行革命精神的实践,贵在普及重在实践。第一,普及践行革命精神的实践的内容应易于达到。这是指实践的难度而言,要求实践的教育内容应根据教育教学目标,与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做到力所能及。过去学校提倡的组建班级学雷锋小组,利用课余时间修理班级的桌椅板凳;提倡学生上交闲置的课外书籍,组建班级图书角;甚至有的学校在开学报名时,要求学生收集一定量的旧报废纸,以养成学生节约资源的好习惯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活动,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行为要求,这些“修理好的课桌”、“组建的图书角”和“收集的废纸”承载了学生的思想行为,是学生把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象化到实践成果中去,并在这过程中得到教育锻炼,我们通过这些“修理好的课桌”、“组建的图书角”和“收集的废纸”还便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评价,这些教育实践活动在当时都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效。随着时代的发展,普及践行革命精神的实践应注意与时代相吻合,像过去学生寒假收集“鸡毛”以及“废铁”等形式,就因时代发展难以继续。普及践行革命精神的实践要融入时代内涵,做好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这样才有助于普及推广。第二,普及践行革命精神的实践的方式应强调实践的频率和时间的长短。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象直观是其优势,但缺点是教育效果不易持久,所以加大普及践行革命精神实践的频率和延长实践的时间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践行革命精神的实践应将培养目标与日常行为实践结合起来,以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11]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有助于提高抵制错误思想不良影响的能力,对保证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健康地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普及践行革命精神的实践目的是鼓励大家广泛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我们国家建设不但需要各类专门人才的贡献,更需要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共同创造。普及践行革命精神的实践以面向广大普通民众为教育重点,我们应以普通民众为主体,采纳他们的正确建议,注意实践方式和实践内容与广大民众的需要相适应,通过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和采取适当的手段激发普通民众广泛参与进来,接受教育。长沙市作为雷锋的故乡,为鼓励大家参与践行革命精神的实践,结合现代城市生活特点,创新实践方式,使它融入到生产生活,贯穿到各行各业。“创建以捐赠救助为“营业项目”的“雷锋超市”,以好人好事为“存储项目”的“道德银行”,目前,全市共建“雷锋超市”251家,吸纳“道德银行”储户2万余人”。[12]这些“雷锋超市”和“道德银行”既是大家道德行为的记录,也是思想教育的结晶。

  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教育具有实践性,在革命年代发挥过重要作用,成为一座座不朽的思想丰碑。今天,它不仅可通过展示革命精神发挥育人作用,更应突出其实践性育人特点,鼓励大家参与,“从做中学”,在践行革命精神的实践中接受教育。【本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资助“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14JD710058、景德镇陶瓷学院项目“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视域下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周有光.语文闲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262

  2 汪立夏.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J].思想教育研究,2010(7):55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7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4

  5 罗庆宏.口述历史与历史教学研究·以井冈山斗争口述历史与现场教学为个案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28

  6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8

  8 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75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

  10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8

  11 李慕南.班主任班级细节管理[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10

  12 龚亮等.不断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向深入[N].光明日报,2014.3(4)

  朱景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