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有效学习的主要方法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高中生,有效学习,方法效率
  • 发布时间:2015-10-16 13:51

  〔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督促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总结,重视预习、听课、练习、反思,提高课堂学习的兴趣,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开阔性,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师生互动中探索与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潜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生 有效学习 方法效率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面向未来,适应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教师要把科学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多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与解题方法训练。那么,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掌握哪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如何善于总结,进行有效学习呢?

  1 总结学习法

  1.1 怎样进行总结学习。日常学习中,学习总结从方式上来说可分为听课小结、章节小结和考试小结,从内容上来说可分为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总结、学习能力总结。

  1.1.1 知识点的总结。知识点总结学习主要指听课小结和章结小结。听课小结是指每节新课内容讲解结束后,学生用3至5分钟时间进行自我小结,必要时再由教师补充完善,力求对所学知识当堂消化。小结内容主要包括知识要点、重点难点、易错易混问题、思维方法等。章结小结是学生对每一个单元章节内容的全面系统的归纳总结。其具体方法是,学生可参照每一章后的小结提纲充实内容,归纳概括,联系比较。当学生具备一定总结能力后,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意图设计小结。小结的要求是: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既有理论,又有举例,并提炼出解题策略。

  1.1.2 学习方法的总结。学习方法的总结主要指考试小结。对于每次考试,学生要认真总结、归纳典型试题的解题方法、技巧、策略等,并对错题和思路受阻的题,要分析出错和思路受阻的原因及对策。作考试小结,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1.3 学习能力的总结。学习要善于总结,通过总结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作小结,既是分析归纳的过程,又是一个提高深化的过程。

  1.2 总结学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总结应该有系统性。知识的总结应该讲求系统性,要努力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时,应该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联系比较,建立知识体系,重视专题训练。第二,总结应该有目的性。在平常的学习中,每一学科应该有一个总结本,总结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错题难题部分。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和不会做的题看一遍,看看自己有没有犯相似的错误,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第二部分是阶段总结。就是月总结,总结一月内自己的收获、失误,这是对阶段学习的反思。第三部分是学期总结。就是总结自己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经验与得失,重在学习方法的总结。第三,总结应该有实效性。每个学生都应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关键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解题的思维习惯。

  2 常规学习法

  2.1 重视预习。预习是听好课的入场券,预习时对不会的知识记下了,对出现的新知识多思考,对涉及的旧知识要多复习,并且找出它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法,而这一切就是听课的要点,力争在听课过程中解决掉。

  2.2 抓紧课堂。听课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听课要做到:听课关键听什么?如何跟上老师的思路?要带问题去听课,听课要“张驰有度”,课堂上积极思考,把课堂上淘到的宝记下来,听课不仅要动脑还要动口,课后及时记忆。

  2.3 及时复习。复习要善于总结,要整理好课堂笔记,对所学知识进行“过电影”式复习,也可以进行浓缩复习、专题复习、试卷检测复习、厚薄读书复习等。

  2.4 善于做题。通过做题积累“实战经验”。

  要在同步练习和综合练习中识记、把握知识,要在做“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中总结方法,将“做题”提升到“研究”从而形成能力。此外,还要做好错题笔记。

  3 联系学习法

  学习知识,关键在于把握知识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切忌孤立片面地看问题,应从多角度理解知识,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快速联想回忆,实现对知识的再认、再现。通过训练,当一个问题出现在面前时,学生就应迅速联想相关的学科知识,多角度分析问题。

  4 练习学习法

  4.1 常见题型的解法训练。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有选择、材料分析、问答等。选择题的训练重要的是让学生分清题型,掌握解题原则。材料解析题训练中应突出材料的理解、有效信息的获取和与教材内容的挂靠。问答题训练中应让学生分清题型并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方法的侧重点。

  4.2 典型题例的解法训练。近几年的文综高考中出现了一些颇具代表性的典型试题。读图问答题形式上是由图引史,再现知识情景,小论文题形式上是小作文,应简洁流畅,条理清楚,表述完整。

  4.3 训练答题速度与文字表达能力,提高效率规范行文。文综高考《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中,对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是语言准确,逻辑严谨。行文要有针对性,做到按问作答,有问必答。

  对学生的练习训练教师要做到:第一,训练中教师设计问题的应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开阔性,要把训练问题设计看作学生当堂识记知识的桥梁,而不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刻意点缀,不是设计好问题与答案让学生按部就班的去思考和回答。第二,训练要交代清知识点的考查题型、技巧、思路、迷惑项的设计、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等命题形式和技巧,让学生多琢磨问题,寻找问题设计的动机,做学习中的有心人,达到有的放矢、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第三,加强练习的针对性。教师安排的课内练习与课外作业应该有培养能力的设计,要精心筛选和设计习题,加强计划性和针对性。

  总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会学,只要我们认真搞好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教学,那么就一定实现教学中对学生“授之以渔”的能力要求,真正达到传授知识与训练能力的有机结合。

  王志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