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探索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高中,班级自主管理
  • 发布时间:2015-10-16 14:27

  〔摘要〕自主管理、自主教育是培养高中学生积极进取精神、主体人格一种有效手段。在班级中实现全员自主管理,是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育宗旨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 班级自主管理

  当代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学校生存的根本。故,我们的家长与老师非常关心他们,除了学习其他的事情都被代替,被安排,使学生的基本生活本领和生存能力不断弱化。所以,要将他们培养成有服务意识、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人才必须从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入手,而班级自主管理就是众多方式中较好的一种。

  1 班级自主管理的概念

  班级自主管理是在班主任积极、正确的引导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而自觉承担班级事务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并且能够自己调节活动行为,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实现预定的班级管理目标和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

  2 班级自主管理的必要性及意义

  2.1 班级自主管理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高中生正处在迅速发展,成熟的的关键期,处在人生的一个质的飞跃过程中,生理发育逐渐成熟,自我意识提高。他们要求独立自主,需要老师引导,通过班级自主管理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自己的班级事务的管理中去,使得学生自主管理意识,自主调节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以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2 班级自主管理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学生具备了自主管理的条件,在自主管理中学生会认识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同时,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有自律反观他律,进行换位思考,从而懂得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养成宽容、团结协作、和谐的良好人际关系。

  2.3 班级自主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是社会的人,管理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生产的手段得到发展”教育要“为人们个人提供自由塑造自己生活和参与社会发展的手段”。民主、文明、和谐、平等、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能在班级自主管理的温床上得到发展。学生的自主管理,将会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的公民。

  3 班级自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受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受传统的班级管理观念影响,出现了下列类型的班主任。一是“保姆式”班主任,每天起早摸黑,班级一切事务和活动都有班主任全程安排,在他们眼中学生长不大也不可信。二是“裁判”式班主任。制定制度、规范不引导学生去遵守,而是整天高压态势盯着学生,监督学生是否违纪。

  3.2 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不强自我管理能力差。我们的高中学生虽然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自主的愿望,但在传统班级管理的模式中,他们自主管理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和开发。据调查显示仅有30%的学生愿意参加班级管理。由于升学压力,学生只管学习的事,生活中的事有家长和教师代替,安排,学生没有机会处理生活事务。学生成了升学考试的工具。

  3.3 班级自治管理制度不完善。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制度能够起到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的作用,良好班风的形成有赖于班级制度的建立。现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主任一人为了管理方便一人制定出来的,这样的制度学生不易遵守,也不易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开发和挖掘。

  4 班级自主管理的策略

  4.1 教师转变观念突破传统否定经验。班主任要打破班级事务由自己任定夺,只有遵照执行的传统管理方式。俗话说:“大树下面难长苗”。班级是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也是人才成长的温床。班主任要利用班级管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相互学习,互相提高。使学生通过参与、历练、感悟、内化等途径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社会需要的公民。

  4.2 引导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班主任应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上做文章,将一部分事务进行开放,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班主任在班级中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气氛,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对班级管理的建议,在班级中享有高度自主管理权。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方案,在实践中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管理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从而使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得到开发与提升。

  4.3 利用班级规章制度的约束达到自律。班主任引导学生自定班规,“共同所立之法,从始到终心中都有他在;平日一举一动,都为大家自立的法律所影响”。学生自立的班规适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易于遵守,使管理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从而达到有他律到自律的转化。自主制订班级管理目标。学生自己是班级教育管理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自己制定的教育管理目标更有针对性,更符合自身的需要,使教育管理目标具有可操作性,易于实施。自主组织实施管理目标。学生是管理目标的实践者,由于目标是一个曲折的、艰苦的、长期的过程,需要班主任督促和激励。用激励方法,来激发班级学生的进取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保证整个活动愉快、高效地完成。

  5 结束语

  未来的教育是要真正发展和发挥每个人潜在的的能力,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有意识的设计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让学生在班级中找到主人翁的感觉,激发学生为集体服务的意识;真正实现全员管理,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9

  2 朱广跃.从自主管理谈高校班级管理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2

  3 王建琴.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班级管理问题研究[J].延边大学,2010

  孙喜忠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