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个性化阅读
  • 发布时间:2015-10-16 17:49

  〔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个性化阅读教学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课题,吸引着我们向这一领域深入探究、大胆实践。只有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新理念贯穿到当前的语文课程中,才能把语文教学的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个性化阅读

  1 自主选材激发兴趣

  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不可以包办代替,但是我们往往会因为课时紧,任务重,学生能力差等原因,以讲代读,这种包办代替的做法只能是事倍功半,学生永远不会自己阅读,更不要奢望他们会有自己的见解。于是,呼唤个性化阅读,已成为一股异常强劲的带雨的春潮。阅读教学,我们在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在一次阅读课的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用同一阅读材料,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后分成小组阅读,小组间可以相互交流体会。个性化阅读应建立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对处于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我们应把阅读材料分成不同的级别,由教师指导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选择。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是其兴趣的集中表现,且与其自身的阅读能力发展水平相一致。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和创造,形成独到的见解,提高阅读水平。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开展就是要从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培养学生广泛、积极、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当学生以充足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来时,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也便会随时被激活,并会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展示出来。

  2 大量阅读开拓视野

  在语文讲读课文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对于少量精品文章的精讲与精读,一个星期就只让学生读很少的几篇文章,这与现代语文的特点不相符合。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帮助人们快速浏览信息,处理信息,在阅读中获取新知识。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大量阅读是前提。要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整本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勤做读书笔记。如果条件允许,要鼓励学生上网阅读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加大课堂内的阅读信息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多翻阅一些资料,及时补充新信息,要敢于跳出课本,从一个大的视野来把握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阅读。比如,教师在教学一篇文章时,可以同时选择几篇同类或观点相反的文章,展开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会批判,学会同中求异,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来体验和创造。个性化阅读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的能力。

  3 鼓励讨论尊重体验

  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教师对于学生所有的体验,都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多一些引导。否则,个性化阅读无从谈起。强调个性化阅读,首先要在语文教学观上实现根本的改变。只有把过去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自主活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绝对权威角色变为合作伙伴角色,学生才会敢于和教师进行交流,敢于表现自我,张扬自我的个性。要使学生的个人体验能得到很好地表述和交流,采用讨论的方式来展开较好。讨论并不是毫无目的地随便让学生讲,讨论需要精心的设计和组织。教师在设计阅读课的讨论时,首先要考虑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注意在每个小组中安排几个能主动发言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有轮流担当小组长的机会。另外,对于讨论的题目和内容要精心设计,要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吻合。教师要从材料的选择,问题的提出等方面为讨论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要以鼓励为主。

  4 适当点拔正确引导

  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三个维度的统一,其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和知识层次的不同,对于同一篇文章就会出现不同的理解,有时甚至会出现过于偏激的看法和言论。这时候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但他的看法和观点未必正确。所以老师应正确把关。然而,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淡化材料本身所承载的人文内涵,曲解和偏离阅读内容的价值取向,要为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着想。教师不要简单的加以否定,更不能肯定,而要正确的引导,不能因为创新而悖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体验而迷失了正确的情感态度。要引导学生看到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是看重亲情、看重友谊,在别人危难面前,勇于伸手援助的。

  5 躬亲率范,加强阅读

  要使学生爱读书,教师先要爱读,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真”即要有真才实学。“正”则学而不厌。假若教师能亲身率范,与学生共同阅读。再加之课堂上的旁征博引完全会赢得学生的共鸣,这种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的做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拓延伸,加深阅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不要只限于课文,要让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作品。指导阅读要把握尺度,一定要以材料为重点,以课外延伸为辅,做到开阔学生视野而主次分明,反复阅读而牢记于心,深入理解而收效显著,使学生阅读恰到好处。

  6 恰当评价预留空间

  语文教育要想实现阅读个性化,就必须要引入个性化的评价手段。如果不同个性的学生一直接受同一标准的评价,势必会将阅读个性化扼杀在摇篮里。因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总是尽量给学生一种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综合性动态评价。这种评价是标准多元而不唯一、要求中肯而不过高、方法多样而不单一、处置灵活而不呆板、注重阅读过程而不仅仅重视阅读效果的。这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既为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也为那些异彩纷呈的答案的存在预留了广阔的空间。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我摒弃了教师评价的单一模式,指导学生参与到阅读评价中来,鼓励学生去认同、去补充、去反思、甚至去质疑。

  韦小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