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语文教学策略之我见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语文教学策略,识字方法,识字兴趣
  • 发布时间:2015-10-16 16:37

  语文教学的主旨,就是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就要求老师在语文上,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拼音、字词的识记巩固、语法、修辞的适当掌握、文体章法、写作知识的引导实践,夯实基础;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议、写、评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提高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低段语文教学围绕学生识字写字展开,所以识字写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是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本身就枯燥乏味,加之识字量又大,学生基础有所不同等因素造成的。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识字写字教学展开讨论,和广大语文老师交流切磋,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1 传授识字方法,培养识字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一年级上半学期,孩子们识字的兴趣浓厚,我激发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识字,还经常组织汇报交流,大部分孩子的识字量明显增加,我很高兴,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部分同学在课堂的生字教学中不尽人意,原因是他们常常对笔画较多的字不感兴趣,且遗忘速度快。发现这些问题后我调整了识字教学的方法,每堂课的教学中根据生字的特点设计一些迷语、生字小故事、找生字兄弟姐妹、编口诀等游戏,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北师大版教材遵循了汉字识字的规律:从独体字到合体字,从象形字到会意字,再到形声字。抓住这个规律,就能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一年级第二学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加一加、减一减,以及偏旁表意等识字方法就可逐步渗透。二年级下册,重点引导孩子感悟形声字的识字方法。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的识字方法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形声字的教学要重视以下两点:第一,重视独体字教学,为识字教学积累部件。独体字在现在使用的汉字里所占的比例很小,但独体字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们不仅作为一个独立的字从古使用至今,而且绝大部分同时又都是合体字的构成部件,构字能力极强,这使得独体字成为了汉字系统的核心。第二,重视偏旁教学,为形声字的教学打好基础。一年级和二年级第一学期我们会集中学习几十个偏旁,每个偏旁是伴着有代表性的生字出现的,结合这些字引导孩子分析偏旁表示的意思。

  识字教学中我摒弃了以往教学中不分重难点,一律由老师教字音,分析字形,讲解字义,再由学生机械抄写的老式教法。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汉字知识和识字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和熟字分析记忆生字的字形,结合课文词句和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只对重点、难点做指导和讲解。

  2 培养朗读习惯,提升学习效果

  2.1 遵循“扶读”到“独立朗读”的原则。低年级学生朗读时常出现这样一些问题:唱读、一字一顿地读。教学中,我采用“扶读”的办法,有时领读,有时“陪读”由“扶”到“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让学生独立朗读,把课堂朗读时间交给学生。学生自由读课文时,忌齐读,重视个人朗读。

  2.2 朗读指导形式要多样。朗读指导方法的多样性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发挥其最大的积极性。本人在朗读指导中采用了多样性的朗读指导。若课文有对话的部分,就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有时候我还开展“朗读欣赏课”,把优美的朗读播给学生听听,让学生在听读欣赏中学习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3 加强鼓励表扬,增强学习信心

  正在识字写字的小学生,需要老师的激励和鼓舞。教师的一句称赞,一个表示赞许的眼神和手势,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种兴奋剂,能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对学生的识字写字进行检查时,优秀的语文老师几乎不用“不对、不行、错了”这样否定意味明显的词语来评价学生。因为小学生们很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很在意老师对他的评价。即使学生在认字写字过程中出现问题,老师最好别直截了当批评学生,而是多点耐心和爱心,告诉学生,不一样,没关系,老师很欣赏你积极发言的表现,再静下来想想,那个字怎么读,怎么写,相信一定会找到答案的。学生往往在得到这样的评价之后,表现都更加踊跃,更加主动大胆。教师善于用亲切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能带给学生认字写字的快乐,也带给他们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敢想敢说,更加充满自信,从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4 灵活准确引导,感悟文章主旨

  课文教学中根据不同文章特点找准切入点,抓住重点句段引导读悟,培养孩子思维,感悟文章主旨。低年级课文篇幅短,内容浅显,但不能因此就不引导,不感悟,泛泛而读只能抑制孩子的思维,长期下去阅读兴趣从何谈起!孩子的语感、情感的提升、课文主旨的把握都需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通过每一节课的教学逐步深入。

  4.1 故事性强的文章,要抓住高潮部分引导学生读、议、感悟。比如《称象》一文,七岁的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一段,既突出了曹冲的聪明智慧,又是条理性很强的一段文字,可引导学生重点读悟。

  4.2 古诗的教学,要逐步渗透学习方法,通过层层设疑,让孩子们明白要理解诗意必须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其次,只有理解了重点字词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再者,理解诗意要结合插图,感悟诗情要抓重点句子。

  4.3 儿歌、散文诗一类文章的教学要通过指导朗读感悟其美,将重点放在比喻句、拟人句及对偶句上,通过读引导想象、理解背诵。

  4.4 知识性强的文章要重视孩子的阅读体会,组织好交流,通过交流加深理解,掌握知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低段孩子的语文学习需要教师从方方面面入手,既要重视知识的积累,还要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孩子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真正调动起来,语文教学才能走向良性循环。

  总之,为了最大限度调动起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使语文教学走向良性循环,语文老师要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尝试,力争使得小学语文低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马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