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幼儿教育,音乐教育,成长教育
  • 发布时间:2015-10-16 16:38

  〔摘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又是情感艺术。本文结合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对提高幼儿的各项能力的教育方面作出探讨。

  〔关键词〕音乐教育 成长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是在教幼儿学习音乐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工作,它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不仅是进行美育教育最有效的手段,而且担负着智育的一部分职能,更是实施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幼儿园音乐教育是通过为儿童提供有目的、有计划的音乐教学活动,陶冶幼儿审美的情趣的基础上满足幼儿表现、表达和创造美德求,从而提高幼儿表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我从音乐教育中运用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各项综合素质上的应用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

  1 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对幼儿进行潜在教育

  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音乐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助于培养能力的教育因素,切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音乐教育,儿童能得到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和制定教学计划并做到合理的安排,会给音乐教学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音乐教学方面的要求,设计大量的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让儿童置身于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中,儿童不仅会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为此,教师首先要对活动室的墙饰进行布置,让幼儿愉快而自然地感受音乐的气息。比如,“美妙的音乐会”,那流畅的五线谱、跳动的小音符以及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动物组成的乐队,让幼儿一进入活动室就仿佛步入了美妙的音乐会。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自制的打击乐器或者半成品乐器,以便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乐器,自由演奏。

  2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享有盛誉的两大教学法,他们提出的理论和观点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引用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80年代初进入我国。它是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唱歌、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能够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鼓励幼儿的创新精神。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重要的标志之一——特制的奥尔夫乐器能使幼儿迅速地在乐器上表达音乐的构想,享受创作的乐趣。奥尔夫教学法还强调本土化。要与当地的文化完美结合,在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同时,使幼儿继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在幼儿园里,幼儿年龄较小,手指小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此时最需要发展的不是技巧,而是乐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恰好可以满足这一点。柯达伊教学法是当代世界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柯达伊音乐教育使用两种“工具”:手语和节奏语言。其主要理念是使学生把学习音乐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并且将喜好音乐的渴望植入到他们的生命中去。

  3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幼儿进行综合能力教育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其核心内容,创新能力、想象力、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仅使自己的知识更丰富,而且使教学活动妙趣横生,更有助于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并运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表演区有许多乐器,让幼儿随时取用,使他们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击乐器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进而引导他们听辨乐器。如:铃鼓能拍能摇,还能敲击鼓边。这些发现都能促使幼儿以浓厚的兴趣去探索奇妙的乐音与节奏。如:节奏乐“春天在哪里”,我把小朋友带进了春天的美好意境。这样把学习技能和训练创造性思维融为一体,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总之,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培养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也不在于对幼儿进行音乐技巧的训练及知识的灌输,而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心灵的美感,和谐,统一,对音乐的兴趣,欣赏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发智力和创造性,以发挥音乐活动在身心两方面的特殊功能,这才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初衷。“音乐使人遐想,音乐使人陶醉”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颗感受音乐的心去真正体验音乐的美,在音乐的氛围中长大。

  参考文献

  1 乘着音乐的翅膀飞翔[J].甘肃教育,2009.10:39

  2 在幼儿时期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J].艺术教育

  3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音乐教育[J].教研论坛

  阳小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