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初中数学,培养,应用能力
  • 发布时间:2015-10-16 15:20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对于数学的教学与学习都应该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简要的探讨,旨在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指明方向,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真正体现出数学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 培养 应用能力

  数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新课标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其应用能力,在教学上则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现实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一直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相对于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相对枯燥,很难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1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数学意识

  对于中学生来说,其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数学学科的应用能力也相对较差。针对以上的各种问题,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从生活中引入相关的理论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从而增加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兴趣。此外,可以通过比赛或游戏的方式,通过分小组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对枯燥知识的学习,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数学的存在,有意识地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更好地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

  1.2 从生活中挖掘教学价值。在数学的教学中应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对于一些表面上无法直接应用的知识也要提高重视,通常情况下也会存在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如通过对图形面积计算的学习,可以计算装修住房平铺地板砖的费用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应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加以利用,并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美与价值。

  1.3 贴近生活设计习题。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大量的习题训练,以此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习题的设计上要联系当前的实际情况和环境,结合农业科技、商品流通及生产建设等方面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本身的理解,在解题的过程中也就学会了如何解决这类的实际问题,不仅更好地将本节课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解及应用。

  2 用开放教育形式训练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现实研究表明,很多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之后多存在有知识、少能力的现象。因此,在初中教育阶段应该注重起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更应该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学、做相统一,将课内外知识相结合,转换教学思维,从教学形式上将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

  2.1 开设数学活动课。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一个单向信息传输的过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吸收与消化。当前,要想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实际应用能力,可以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参观学习、动手操作等方式,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积累经验。将实际问题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找解决方案,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实际应用方向。如在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测量山高、河宽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实际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树立数学的文化观念。对于数学的学习不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对文化的学习。这种学习不能仅靠在课堂上完成,还需要利用好课下的时间,通过调查、采集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实例加以分析,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将调查结果写成小论文,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3 在各科中渗透数学思想。初中的教学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其他学科的辅助与配合,同时数学又是支撑其他学科的重要桥梁。可通过办讲座的形式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引发学生对数学与其它学科交叉应用的新思考。例如可以举办“数学在工农业中的应用”等讲座,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主动思考数学与工业、农业之间的联系,拓展其思维,从而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

  3 在问题解决中激发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1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层次参与。在初中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的听课效果和听课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素质教育的推广下,数学教学的目标转变为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辩证思维,能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可以更好地指导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还原问题的实际场景,让学生能够在此情境下进行深入的思考,最终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系列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2 建模训练。建模训练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集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立体构建能力,锻炼学生思维上的灵敏性与创设性,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逐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虽然现阶段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数学意识,用开放教育形式训练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在问题解决中激发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等方式,让学生看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韩福建.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5):203

  2 孙贵英.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2):129

  王晋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