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数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高职数学,教学法,多维互动式
  • 发布时间:2015-10-16 11:42

  〔摘要〕当前,任务驱动教学法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日益受到高职教育的广泛运用。而该教学方法的核心是“任务”的设计问题,任务设计的好坏事关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成败。本文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并论述了在具体设计任务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关键词〕高职数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设计原则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逐年下降,特别是高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普遍存在厌学情绪,面对这样的现状,在教学上,如果我们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厌学情绪不但得不到改变,甚至还会产生排斥心理,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近年来,此种教学法已经在高职院校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将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彻底改变为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在具体教学中,它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问题或任务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或完成任务来引导和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教师加以引导,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它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围绕“任务”展开教学;因此“任务”的设计、编写非常重要,它将决定这次课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还是被动的学习,决定每一次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得以顺利实现的问题,“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必须根据所教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需要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成一个个实际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方法和技能,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成功的关键。鉴于此,本人以为在具体设计任务时,务必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2 高职数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计原则

  2.1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任务。任务设计是否恰当是高职数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成败的关键所在。可以这么说,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好的“任务”的设计意味着任务驱动式教学至少已成功了一半。因此,高职数学教学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认真研究高职数学的教学目标,并根据高职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结合高职生的专业实际来设计任务,把学生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技能隐含在要完成的任务中,通过对“任务”的完成最终实现对所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高职院校数学课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专业课所需要且适应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从而让数学知识更好地为专业服务。一句话,高职数学教学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为专业课服务。为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达到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我们在设计任务时,必须时刻关注所设计的“任务”能否最大限度地为专业课学习服务。

  以高职电力类专业学生学习“正弦型函数及其图象的作法”为例,笔者设计了与电专业学习相关的一个任务:正弦交流电的电流与电压图象的作法。由于这个任务是他们学习专业课必须要学会和掌握的问题,学生自然会很乐意去完成这个任务。那么,怎样画正弦交流电的电流和电压的图象呢?这时笔者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由于正弦交流电的电流和电压函数都是正弦型函数的形式,学生很自然把学习的兴趣集中到学习好正弦型函数图象的作法上来,通过学会和掌握好正弦型函数图象的作法,进而学会他们专业里“正弦交流电的电流与电压的图象”作法,从而实现了这次课的教学目标。

  2.2 设计的“任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的“任务”必须要具有趣味性;如果设计的任务仍然是枯燥的、索然无味的,就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任务也就很难保证顺利完成。因此,我们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任务设计的出发点,要能使所设计的“任务”达到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感觉到自己不是在被动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而是在主动地去完成一项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任务”的效果,这样的“任务”才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使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诱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高职电力类学生学习“分段函数的概念”为例,笔者事先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一个任务:到供电局调查了解居民、工厂或企事业单位每月的用电量与电费的收取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建立总电费与用电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由于这个任务紧靠他们的现实生活,又与他们的所学的专业联系密切,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主动利用课外时间,到市供电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了解,获得了用电量与电费收取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初步建立起总电费与用电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深入学习、理解和掌握好“分段函数”的有关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要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任务”。高职教育其实质就是专业教育,由于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最重要目的是为专业课学习服务,因此,我们在设计具体的任务时,必须时刻关注所设计的“任务”是否与所教班级学生所学专业相关,优先选择和设计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任务”是保证能否最大限度地为专业课学习服务的根本。笔者从多年的高职数学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如果所教的数学知识与专业学习有密切联系,学生自然就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因此,把高职数学教学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设计以专业课的问题为“任务”来开展数学教学,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以高职电力类专业学生学习“行列式的概念及计算”为例,笔者设计了与专业课程《电路分析》学习有关的一个任务:网孔电流的计算问题。由于这样的一个任务与他们电专业的学习密切相关,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被激发起来了。学生通过该网孔电流的分析,建立了与网孔电流有关的线性方程组。要求出网孔电流的值,需要对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这时笔者对学生加以引导,引出行列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克莱姆法则很快就把网孔电流的值计算出来了,通过网孔电流的计算,学生很轻松愉快地掌握和学会了行列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4 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知识的学习有难易之分,同样,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简单和复杂之分。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尽可能把“任务”设计成科学的、有层次的问题链,以层次的形式进行突出,完成任务的过程应该是知识点由易到难的逐渐推进过程,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这样设计的任务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认真处理好整体教学任务与每一次课的单元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单元任务与整体教学任务有机地衔接。

  同样以前面设计的一个任务“网孔电流的计算问题”为例,该任务是笔者在教学“线性代数初步”这章内容中,为学生在学习“行列式的概念及计算”这次课而设计的一个“任务”,通过这个“任务”的完成,学生掌握和学会了行列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学会了用克莱姆法则解线性方程组,但是由于用行列式的方法即克莱姆法则解含网孔电流的线性方程组,方法虽然简单易懂,但计算量大,于是我接着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是否还有更简单、更快捷的计算方法呢?通过这样的设问,我把该问题作为一个新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去准备,这样很自然地又引出了下一次课需要学习的知识:矩阵及高斯消元法。学生通过学习这节课的知识会很容易发现,用高斯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要比用克莱姆法则解线性方程组更简单、更快捷。这样设计的“有层次的问题链”任务,自然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5 设计的“任务”要具有可行性。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在于“任务”的设计,任务设计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到这次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具体设计“任务”时,务必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设计的“任务”要保证不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不宜过难,那些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学生努力学习也完成不了的“任务”,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务”也不宜过于简单,如果设计的“任务”过于简单,学生会认为缺乏挑战性而不愿意去做。总而言之,设计的“任务”难易度一定要适中,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去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由于班级学生之间在知识基础、个人性格以及兴趣爱好上存在着差异,决定了我们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进行选择,以确保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去完成的任务。

  同样以前面设计的一个任务“网孔电流的计算问题”为例,我设计的网孔分为:①二个网孔;②三个网孔;③四个孔网。“二个网孔的电流计算”适合班里基础较差的同学去完成;“三个网孔的电流计算”适合班里基础一般程度以上的大部分同学去完成;而“四个网孔的电流计算”适合班里基础特别好的那部分同学去完成。这样设计的任务,既能控制整体教学进度,又可以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各个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2.6 设计的“任务”要具有实用性和应用性。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学更要突出应用性,突出与现实生活、专业学习以及生产实际相结合;高职院校数学课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时,应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设法将相关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变成既是学习数学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数学教学内容的过程,真正实现把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有机地结合的教学目的。象前面所举例的那几个“任务”:“正弦交流电的电流与电压图象的作法”、“到供电局调查了解居民、工厂或企事业单位每月的用电量与电费的收取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建立总电费与用电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网孔电流的计算问题”,都充分考虑到将相关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把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有机地结合的教学目的。

  3 结束语

  总之,“任务”是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的“核心”。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成功与否,设计的任务好坏是关键;好的、合适的任务,不仅能让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而坏的、不合适的任务,其效果只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之前,一定要预先设计好“任务”。【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任务驱动法在高职电力类专业数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JGA383)】

  参考文献

  1 祁舒慧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1(4)

  2 顾晓燕.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5(2)

  3 王嫒.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与策略[J].科教文汇,2011(14)

  4 李一帆.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读与写,2012(2)

  5 陶伟伟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

  6 姜玉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工程材料”教学中的实践[J].职教通讯,2010(11)

  7 朱永杰等.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的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0(24)

  8 魏成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4)

  麦宏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