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高中语文,美育,语文教学
  • 发布时间:2015-10-16 14:51

  〔摘要〕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多么精辟的论述!在这里,它揭示了学校美育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只有这样,学生日后才会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这一现在看来显而易见的事实,在过去一段教育教学工作中,却往往被人忽视,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冲击下,美育一度成为被学校遗忘的“角落”。曾几何时,在传授知识,进行文明教育的校园里,出现过高分低能的“畸形人”,出现过感情贫乏的“文化人”,也出现过精神庸俗的“废品人”。沉痛的事实教训了我们:神圣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没有作为“情感智力”标志的美育的“合法席位”。

  〔关键词〕高中语文 美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活动。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可分割的重要任务。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1 创设情境,形成美的氛围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发展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手段再现作者苦心经营的艺术境界,使学生不仅身临其境,而且心入其境,产生美感体验。创设情境的手段有多种,常用的有录音、录像、图画、表演等,这一切的多媒体手段可以对学生进行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得到美感的体验。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都是文质兼美,充满了诗情画意,尤其是那些诗词散文所描绘的意境更是令人心驰神往,有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就更需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再现文中画面。创设情境也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美感教育教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美感体验的内在需要和内在动力,使学生尽快的进入角色,在愉悦与享受中培养美感,在审美过程中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我们在教学中,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介,如多媒体教学,组成声音、图像、文字的综合体,更直观,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多种感官感知。还可以运用电影、音乐、绘画等拓展想象空间,引发审美心理。

  同时,作为语文教师,要精选审美的教学技法。意境的创设可用语言、动作、精美片段的切入、优美板书的设计等。如学习《雷雨》可将教室布置成舞台,让学生绘声绘色表演,产生强烈审美欲望。

  营造良好气氛,释放审美心情。审美能净化人的心灵,同时净化了心灵能更好地进行审美。语文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授课气氛,让审美对象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审美应该体现在整个教育过程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包括多媒体的运用)、教学环节、教学环境乃至教师的教学风格、个性和人格等等,都应该尽其可能考虑和体现审美的因素,形成一种立体的、可以称之为“审美化”的教学境界去影响或感染学生。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2 培养语言魅力,关注情感共鸣,让学生主动体验美感

  情感是一切审美活动的血液”那么,怎样激活审美情感,引导学生体验美呢?

  首先导入激情,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堂课,我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精心准备导言,让学生感到每一节课的重要意义和乐趣,激发他们巨大的学习热情和活跃的思维。如我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同学们,让我们在标题上做文章: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个什么人?他为什么要装在套子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套子?是谁把他装入套子中的?今天在我们周围是否也有这种套中人?”这些导语运用悬念艺术,层层设疑,丝丝相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深入地钻研教材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样有悬念的导言,促使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去阅读课文,探究原因,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容易被激发出来。

  其次朗读激情。深入课文深层意蕴,情感与思想达到“与作者心灵相感通”的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审美情景,诱发同步联想,激发审美情感。再次设疑激情,教学中设疑,能激起审美愉悦,触发情感,它是学生认知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与理解。可采用朗读、默读、选读、品读等各种方式来读,同时展开联想与想象,在潜移默化中加深美感。

  3 注重形式多样,让学生主动创造美

  “教育之美在于创造美”。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归宿,是最高阶段,不仅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的最佳过程,而且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径。课堂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学习过程是非功过自我感知、领悟过程,偏向于生发新形象、新意识、新意义的过程。在课文学习中创造美,在作文中表现创造之美,学生在内在情感驱动下,对以往储存在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想象,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提炼修改等将感情融入来表现美和创造美。高考众多的满分作文无不令人拍案叫绝,为学生个性张扬提供了广阔空间,充分发挥了创造的自由。因此教师应灵活多样地鼓励学生写作,如改写、续写、仿写训练、读写结合训练、自由式作文训练。

  总之,语文审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它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因素。本文仅从审美教育的特点、作用和方法三方面作了论述。我感到语文美育的研究领域非常宽广,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只有多积累,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为今后进一步的理论探讨打下扎实基础。

  唐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